12月中旬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产区水稻价格总体维持较高价位,大米市场低迷格局依旧未改。据监测,本周,黑龙江佳木斯2等粳稻收购价1840元/吨,与上周持平;浙江杭州标一晚粳米批发价2700元/吨,下跌20元/吨;江苏泗阳3等晚籼稻收购价1840元/吨,江西抚州标一晚籼米批发价2860元/吨,浙江衢州3等早籼稻出库价1760元/吨,湖北华中粮食市场标一早籼米批发价2800元/吨,均持平。
一周要闻回顾:
最低收购价临时存储稻谷第116次竞价交易成交率2.46%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定于12月16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江苏、上海、广东、四川设分会场)竞价交易最低收购价稻谷新标的46596吨,实际成交 1148吨早籼稻,成交率2.46%,均以1900元/吨成交。
销区东北米价格弱势明显 12月份以来,由于南方销区市场需求较为低迷,市场消费量同比明显下降,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关闭或停产的企业增多,外来打工人员失业比较突出,返乡人员也在增多,对大米的需求量相应减少,销区市场销售面临压力,加上苏皖地区新产粳稻米上市量不断增加,而且价格普遍比东北米低200元 /吨以上,市场对东北米的需求相应减少,部分市场甚至出现滞销的状况,销区东北米行情弱势比较明显。南方销区的低迷,严重制约产区大米加工企业及米厂开机生产率,一些加工企业由于没有销区定货合同,不能享受运输补贴政策迫使停产,大多加工企业生产大米基本是以销定产为主。短期来看,由于国内大米供给量比较充足,而市场终端需求依然疲软,虽然国家鼓励大米出口,但近期泰国、越南等主要出口国大米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我国大米出口优势减小,对国内行情支撑力度有限。
东北地区粳稻继续趋坚 米价稳中略跌目前东北地区稻谷收购以粮库为主,没有临时存储收购计划的地区收购相对冷清。除部分农户因还贷等原因急需用钱,售粮较积极外,相当多的农户已不急于售粮,也有部分农户反应已无粮可售。因目前南方要货仍不多,大米外销比较困难,大米价格稳中略跌,部分企业有停产现象。近期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地区库点长粒水稻收购价在1940元/吨,与上周持平;长粒米出厂价在2880-2900元/吨,较上周下跌40元/吨;建三江地区的稻谷收购价格为1840元/吨,大米出厂价格为2600-2620元/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吉林省梅河口地区粮库二等水稻收购价格在1900元/吨,加工企业水稻收购价在1900-1920 元/斤,出米率在71%,大米出厂价格在2700-272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随着稻谷逐渐入库,稻谷市场供应压力不断化解,后期东北地区稻米市场将逐步趋强。
国家政策力保稻价稳定在政策价水平在日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粮食经济研讨会”上,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稻谷临时收储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后期,国家还将继续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力度,必要时仍有可能再次追加临时存储粮收购计划,并妥善解决地方收购仓容不足问题,从而强力保证粮食价格稳定在国家出台的收购价格水平。由此可看出,国家力挺粮价的决心不减,稻谷价格出现下滑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再者,从目前国家稻谷临储收购进度来看,截至12月5日,政府已累计收购临时存储稻谷697万吨,占总计划的40%,其中第二批临储收购已经陆续在全国展开。虽然目前局部地区由于第一批临时收储完成,粮库停止收购,从而导致稻价出现下滑,但预计后期随着第二批收购任务的执行,稻价又将重新回归到政策价水平。
截至12月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1729万吨据统计,截至12月5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中晚籼稻1729.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48.3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177.9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8%,比上年同期增加520.3万吨。
截至12月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743万吨据统计,截至12月5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等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粳稻74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 428.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29.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71%,比上年同期增加370.6万吨。
08/0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将创历史最高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8/0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4.346亿吨(成品米),略高于上月的预测,也比上年的实际产量高出近350万吨。今年稻米丰产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水稻播种面积提高,达到了创纪录的1.556亿公顷。平均单产稳定在4.2吨/公顷。全球大米消费预计达到创纪录4.323亿吨,基本上与上月的预测相一致,但是比上年增长一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预测:
国内大米市场行情有望趋稳回升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在国家第二批粮食收储任务的支撑下,东北粳稻价格继续保持高位稳定,而粳米市场在原粮成本支持、而需求依然疲软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振荡行情。具体来看,受下游市场需求不振影响,东北水稻市场流通不畅,但价格方面由于受国储收购支撑,依然保持高位坚挺的主基调;大米方面虽然有国家“北粮南运”运输补贴政策的支持,且目前铁路运输顺畅,但由于南方销区要货较少,市场走货困难,使得大米市场继续保持低迷态势,个别厂家为缓解资金压力,仍在小幅降价销售;受产区大米供应充足,以及国家运输补贴支持,加之年关将近,销区储货意愿有所增强,广东地区有不少经销商开始用补贴搏市场,大量进货东北米,并低价销售,实行薄利多销,从而导致东北米价格再次下调,但从总体来看,国内其它地区东北米到货量相对较少,价格以稳为主;另据了解,苏皖粳米价格呈现总体平稳、局部振荡行情,个别地区由于库存压力,米厂降价销售大米,但也有部分地区由于前期粳米下跌较多,且双节临近,大米需求逐渐转好,再加上国家支撑粮价的意愿又十分明显,因此价格有小幅回暖。随着节日气氛渐浓,按照惯例大米消费将进入传统的高峰期,预计后期国内稻谷市场在政策支撑下将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大米价格有望趋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