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讯 城市高楼里的邻里,常常是铁门对铁门,不少人甚至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但在渝中区棉花街社区,街坊邻居见面点头笑,相逢问声好,大家像亲人一样。
在棉花街社区,有一条文化长廊,画着各种文明礼仪图,还讲述朝天门地区发生的革命故事、历史变迁、民俗文化、金融传奇等。居民出入都从这里经过,有的还专门带着孩子到这里散步,讲述图画上的故事。居民都说,自从有了这条文化长廊,邻居间沟通多了。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况娟介绍,这条通道曾经让居民怨声载道,生活垃圾、狗狗拉屎都堆在这里,居民还编了个顺口溜:“这条走廊宽又长,路过这里臭又脏;灰尘垃圾和狗屎,居民直喊苦难当。”
2009年,在社区组织召开的社区协商议事会上,居民代表强烈反映这条长廊问题,社区决定全力整治。相关部门多次协商,征求居民意见,最终渝中区政府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这条600米长的文化长廊。
棉花街社区山城步道一线位于繁华的商业闹市区,夜烧烤、夜啤酒、皮鞋摊、缝纫摊、杂货摊等10多个摊点占道经营肆无忌惮。此事上了社区协商议事会。一位姓皮的老经营户解释,他因为劳释一直没有工作,靠摆烟摊为生。居民代表们对他表示同情,还给他提建议。看到大家这么理解,他感动得流了泪。大家达成共识,取缔违章摊点,帮助摊主另谋出路。
为打破邻里间“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的局面,棉花街社区举办了很多邻里活动,从2007年起开展的敲门节,从2008年起开展和谐邻居节,一年一主题,贯穿当年的系列活动,把邻里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大家经常约着一起爬山、郊游,邻里之间的感情更融洽了。
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