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梓
酷暑已经到来,一些夏天的常见病也接踵而至。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疾病的侵扰呢?为解答这个问题,记者带着读者们关心的问题,走进了省二人民医院,敲开了几个夏季常见病诊室的门,让我们一起走进诊室,听听各科专家传授的防病“秘籍”吧。
皮肤病
都是“湿”、“热”惹的祸
1.湿疹
南方的夏季,天气潮湿,形成了以“湿”和“热”为主的季节性特征。这样的气候非常容易引发各种皮肤病,尤其是湿疹。
症状:湿疹会引起皮肤糜烂、干燥、结痂等,会出现水疱、渗液、红斑、小丘疹等表征,严重时会造成患处皮肤色素沉着,难以治愈。特别是手部和脸部长湿疹的患者最为痛苦,因为湿疹引起的症状极大地影响了美观。
处方:一是不要烫。湿疹很怕刺激,温度过高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可以适当用冷水敷一下缓解瘙痒;二是千万不要抓挠。如果痒得受不了可以在时常在身边准备止痒药膏,以便随时涂擦;三是湿疹有渗液的部位尽量少洗,应保持干燥。最后,湿疹患者要管住嘴,忌吃辣椒、鱼、虾、蟹,少喝酒和浓茶。饮食上应清淡一些,多吃蔬菜水果。要少吃热性水果,可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等。另外还要注意调节心理,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
2.晒伤
夏季强烈的日晒可导致诸多损容性疾病,日晒伤就是其中一种。日晒伤即日光性皮炎,这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暴露外皮肤红斑和水疱性皮肤病,夏天在长时间暴晒后就会发生,尤其在露天游泳或海滨游泳后。
症状:一般是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在外露的皮肤上出现红斑,较重的可能会有烧灼感、刺痛和肿胀感,消退时,有皮肤细薄脱屑,留轻度色素沉着斑。
处方:夏季6月~8月的10:00~14:00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中波紫外线是引发日光性皮炎的罪魁祸首,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或穿长袖衣服(以浅色为佳)。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腹泻
病从口入
夏天是腹泻等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天气炎热,细菌繁殖快,很容易经消化道“进攻”人体。
1.急性胃肠炎
多是吃了生冷、变质、不洁的食物或是吃得太多、饮食过量所致。
症状:上吐下泻、腹痛剧烈。
2.急性细菌性痢疾
感染痢疾杆菌所致。
症状:左下腹疼痛、腹泻、发热38.5℃以上,便里有脓血,患者有“里急后重”感,有了便意就要立即去厕所。部分患者还有呕吐、恶心症状。
3.伤寒、副伤寒
食用被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引发的疾病。
症状:伤寒,发烧,可能有胃肠炎表现;副伤寒,胃肠炎症状更重,恶心、呕吐、发烧。
处方:经消化道传染的这些肠道疾病的病因总结为病从口入。一般来说,人吃了含有细菌的食物后并不一定会染病,正常人的抵抗力完全可以对付侵入的细菌,胃里分泌的胃酸就是消化道的一个“卫士”,帮助消灭进入胃部的细菌。但在夏天,细菌繁殖快,而很多人喜欢在吃饭时喝啤酒,胃酸被稀释;另外,暴饮暴食、饮食不卫生等情况也使人患病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未煮熟的水产品、变质食品、不洁食品,食物一定要煮熟,剩饭菜一定要热透再吃,吃水果前要洗净,此外,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老年病
天热更要防中风
随着气温日趋升高,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由于不能适应夏日的高温,很容易导致中风等脑血管病的发生。
症状: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呕吐、言语不清、吞咽障碍、面麻身木、无力抽搐、猝然跌倒、性格异常、嗜睡健忘、意识障碍等。如果平卧休息、吸氧等半小时后症状仍不缓解,应拨打120,送患者到有头颅CT和核磁共振的综合医院或神经专科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
处方:一旦出现中风症状,必须及时、积极到正规医院治疗。平时要注意控温防暑,酷暑时节人体血液大量流向体表皮肤进行散热,易致脑部缺血和中暑。这时可用电风扇、清洁空调控制室温,或用温水擦浴降低体温,并及时服用防暑药物。同时,因为炎热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要注意监测、控制血压。
中暑
室外活动时间不宜长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中暑有三种原因:一是房间太闷热,年老体弱者更容易中暑;二是在炎炎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太长,如一些户外工作者;三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急救:首先将中暑者带到通风好的阴凉地方,让其平卧,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头部来降温,有条件的话可以喂服一些含盐的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暑药。如果在室内,要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扇吹风。对于仍不能好转者,要送医院。
处方:老人在家时最好有人陪伴,而且要准备足够的清凉饮料,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能睡上1~2个小时。如果要出去度假最好先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疾病,运动量大的活动最好在早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