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冰凉爽口的啤酒是许多市民休闲消暑的首选。每到此时,厦门啤酒销量都成倍上涨。但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进口啤酒“异军突起”,开始“挤占”地产乃至国产啤酒的市场。不少市民近日在逛商场时会发现,以往摆满国产啤酒的货架,如今被进口啤酒“霸占”近半地盘,来选购进口啤酒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文/本报记者 郑武炜 王飞颖 实习生 林婷
图/本报记者 陈立新
占了半个货架
进口啤酒销量翻倍上涨昨日,记者来到沃尔玛莲坂店的啤酒专区,发现进口啤酒品牌有20多种,占据了近半个货架。“一直很好奇德国黑啤,看到超市里这么多品牌,就买点尝尝鲜。”拎着一桶5L德国黑啤的郭先生对记者说。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尝鲜”的心态,市民很乐意品尝品质较高的进口啤酒。
“从近几个月的数据上看,我们代理的德国皇家伯爵黑啤销量有望比去年翻倍上涨。”厦门千红来贸易有限公司苏志全告诉记者,经过市场培育,进口啤酒逐渐被市民接受。记者从厦门酒类专卖局获悉,2012年厦门进口啤酒进口额为254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124.36%, 2013年1—5月进口额为99万美元,同比2012年1—5月增涨13.17%。业内人士分析,1—5月尚处于啤酒消费淡季,就有这样的同比增长,进入6、7月后气温升高,这一增长率还会有大幅的提升。
“进入夏季以来,进口啤酒销量直线上涨,我们供货的多家超市,原来一个小门店一个月也就卖1-2箱,有时候还没有,现在可以基本每月都能卖3-5箱,总体上涨了50%。”厦门玖酉汇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明京称,作为第一家把德国啤酒带进福建的商家,厦门见福、悦士等多家大型连锁便利店的进口啤酒都由玖酉汇供货。
那么,为什么进口啤酒如此受青睐?
价格走低
与国产啤酒争市场“小妹,酒我们自己带了,帮我们冰一下。”在一家排挡,记者遇上了和朋友聚会的李先生,点完菜后从车后箱搬下几箱啤酒。和许多食客饮用排挡提供的地产啤酒不同,他们自己带来进口啤酒饮用。“朋友们喜欢一起喝喝啤酒,喝多了嘴也刁了,”李先生笑着说,“排挡提供的国产啤酒也要6元、8元的,好点的酒店还要卖到10来元1瓶,还不如喝进口啤酒,口感好很多。加点开瓶费也值得。其实和老板熟了,加也就加个意思。”
价格是推动进口啤酒“普及”的重要原因。
在市面上,一瓶500ml装的进口啤酒,在15元左右,而令消费者感觉十分新鲜的5L装的桶装酒,一般都在百元以上,比普通国产啤酒的大约高出2-3倍。但对比国产高端啤酒,这一价格差距就不太明显了。据记者在“吉象吉送”网站上查阅,一听青岛奥古特500毫升罐装啤酒售价是8.46元,一听德国咔多皇宫小麦啤酒售价12.2元;而330毫升的青岛小优4.2元,虎牌则为5.9元,差价确实不大。
此外,记者发现不少进口啤酒开始拓展市场,“降低身段”做促销,一款在德国生产的丹麦“熊牌”啤酒近期在元初食品店做“买赠”活动。“我们与商场做促销活动,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尝到品质上乘的进口啤酒,从而带动销售。”魏明京表示,随着四年来不断做推广和营销,越来越多的厦门市民开始接受进口啤酒。
品牌不断增多
目标瞄准高端人群“国内消费者喝啤酒主要还是出于解暑的目的,但很多外国人喝啤酒也是用来品味的。而且有其文化内涵。”比利时西丽啤酒厦门代理商张女士表示,比利时西丽啤酒是今年刚刚进入厦门的啤酒品牌,也是第一个进入厦门的比利时啤酒品牌。这一品牌的啤酒除了使用大麦做主原料外,还会添加水果和天然香料共同发酵,具有水果果香和酸甜的口感,非常适合女士饮用。
可以肯定的是,厦门啤酒市场还在不断丰富中。
“从品牌上看,这两年进入厦门的德国啤酒就达200多个,加上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应该有500—600种啤酒。”苏志全估算。来自厦门酒类专卖局的信息,2012年,进口啤酒的产地以德国、新西兰、哥斯达黎加、荷兰及中国台湾为主,而仅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新增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希腊等国。“发展很快,但与庞大的厦门啤酒消费市场来说,仍然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有业内人士说。
“进口啤酒的品质决定了它的价格,消费对象主要是高端人群。”魏明京告诉记者。西丽啤酒厦门代理商张女士也表示,西丽啤酒由于全手工酿制,所以价格比一般进口啤酒还要略高,目前只在小众范围内推广,如一些酒吧以及特色餐厅。而相比进口葡萄酒10年的保质期,最多只有14个月保质期的啤酒,要求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所以从业门槛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