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7月5日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巡视员刘建红表示,目前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开展常规化业务的条件基本具备,下一步希望会同各个部门积极研究,将其作为常规性业务开展,发挥其盘活存量、分散风险的积极作用。
中国证券报周五引述刘建红指出,随着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管理制度基本完善,投资者稳步扩大,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常规化业务的条件基本具备。
她谈到,通过调整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中的基础资产范围和结构,可以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和配置,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将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选择相关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
报导还援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称,中国资产证券化处在初级阶段,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资产证券化符合中国政府关于盘活货币存量的政策导向,有助于推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时文朝表示,目前不少优质企业拥有不菲的市场价值以及能生产稳定现金流的存量资产,亟待可利用的金融创新渠道,通过金融工程技术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而资产证券化正是盘活存量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拉动了融资需求,单纯依靠信贷,发行信用债券等增加企业负债率的融资办法,现在看来并不能完全满足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需要。高负债率企业的可持续融资也越来越困难,因此盘活既有基础设施中有市场价值的资产,推出相应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有效地支持更多民生领域的建设,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
此外,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部分符合资质的中小企业可以将其拥有的一部分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剥离,使原来难以公开发行的信用债转化为资产证券化产品。
时文朝还谈到,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在法律、会计、评级、资产评估等各个领域的制度配套方面,都急需进一步完善。
刘建红则表示,将完善制度建设,探索更加稳健的风险管理机制。下一步也将结合市场发展实际,加强对其业务各个环节的持续审慎监管,探索更加稳健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风险和监管漏洞,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截至2013年6月末,银行间市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仅为256亿元人民币,相较银行间债市债券托管余额27.25万亿元(中债登和上海清算所托管量相加),占比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