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稳中有升,其中东北地区稻米价格保持稳定,南方稻米价格继续上涨,南北市场继续呈现差异,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所致,根据统计,截止目前国内稻米行情状况如下:
东北稻米市场行情保持稳定:
目前,东北吉林榆树地区2006年新稻进厂价为1900元/吨,新米出厂价为265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等稻谷收购价为1750-1760元/吨,水分16%,哈尔滨为1760-1800元/吨,普通大米出厂价为2700-278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长粒为2160-3200元/吨;辽宁铁岭中等稻谷进厂价为1840元/吨,水分17%,新米出厂价为272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
南方稻米市场行情不断提升:
目前,湖北随州中稻进厂价为1540元/吨,价格提升2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230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枣阳中稻进厂价为160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2360元/吨,广州站台价2520-2540元/吨,价格提升20元/吨;江苏北部地区17%水分收购价为1600-162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姜堰市场批发价为2400元/吨,兴化市场批发价格为234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新沂地区中等粳稻场价1800元/吨,价格提升20元/吨;江西金溪中晚稻收购价为164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2480元/吨,价格提升40-60元/吨。
近期,国内稻米市场行情强势有所趋缓,多数地区价格坚挺小升,少数地区出现补涨行情,从目前情况来看,后期南方稻价仍有冲高的空间,具体分析如下:
市场供货能力明显不足,价格涨势迅猛
受前期大米行情清淡的影响,多数米厂的稻谷库存水平同比均偏低,同时伴随着稻谷价格的明显上涨,当地原料市场供应紧张程度不断加剧,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这给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市场各方对后市价格上涨普遍认同,但由于市场货源有限,企业也只能望价兴叹,一些加工企业对元旦前夕的政策库存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从今年实际市场收购情况及眼下产销区的库存水平来看,短时间内,政府有关部门展开大量中晚稻拍卖的难度较大,预计近期南方稻谷货源将进一步紧张。
政策性收购数量明显不足,宏观调控力不从心
截止11月25日,农发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分行共发放中晚稻最低收购价贷款87.27亿元,支持执行主体按最低收购价收购中晚稻480万吨,其中,发放调控粮食收购贷款87.27亿元,支持执行主体按最低收购价收购中晚稻480万吨。按目前南方四省收购总量计算,仅仅与上年湖南一省中晚稻托市的收购量相当,且受市场货源严重不足影响,后期政策性收购总量很难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由此预测,2006年南方中晚稻托市收购量同比将明显减少,幅度至少在50%左右,这意味着政府在其后期宏观调控方面会显得力不从心。
销区米价合理性上涨,政府宏观调控暂难实施
近期,南方销区大米价格明显上涨,一方面是由于产区稻谷货源趋少,致使农民惜售情绪高涨,采购成本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前期产区稻、米市场行情走势不同步,使得大米加工企业获利不足,缩减开工,市场流通数量明显减少,大米价格属于合理回升。鉴于前期南方大米市场清淡、价格偏低的事实,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短时间内不会启动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与9月底相比,最近南方部分销区早籼米上涨幅度仅仅为1.8%,晚籼米为4.1%。据了解,部分省份有关部门出台的《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方案》中明确规定,如果市场粮价从开始出现价格上涨起,在一个月内持续上涨30%以上,或在两个月内持续上涨40%以上,有关部门将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调控应对措施,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综上所述,目前南方稻米市场行情正处于良性上涨通道,市场供需状况有利于价格继续上涨,而政府宏观调控尚未实施,则给市场价格上涨提供了时机,南方稻米市场行情的上涨,势必带动东北稻米市场活跃,进而形成南北联动的市场上涨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