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青岛啤酒2012年度股东大会在青岛举行。“近期股市跌得一塌糊涂,未来的经济环境也有不确定性,但(公司)方向、目标不变”,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在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
孙明波同时解释道,“完成今年预定的销售目标,主要靠‘双轮驱动’。仅靠自身增长不行,还要依靠对其他企业的并购。但这并购不是为了凑数,要按照‘激励市场’和‘产品溢价’这两大战略来进行”。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青岛啤酒在过往的并购案例中表现得较为稳健。
产能扩张下的稳步增长
在国内各大啤酒企业产能规模快速提高,而国内啤酒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青岛啤酒在2012年依旧实现了营收、净利的双增长。数据显示,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257.82亿元,增长11.33%;实现净利润17.58亿元,增长1.2%。
与此同时,青岛啤酒也在不断提高着自身在国内啤酒市场中的销量。在2012年,上市公司实现啤酒销量790万千升,增幅10.48%。其中,高端啤酒实现销量140万千升,增幅达16.5%。而以崂山啤酒、银麦啤酒等构成的第二品牌,其销售量也实现了15.77%的增长。
青岛啤酒副总裁孙玉国在股东会上表示,“在目前的中国啤酒行业中,市场对啤酒企业非常重要,不能单纯看企业利润”。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由以前的13%提升至2012年的16%。而在今年一季度,青岛啤酒在销量上持续扩大。单季实现啤酒销售182.9万千升,同比增长11.7%。
此外青岛啤酒的产能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青岛啤酒广东揭阳公司一期25万千升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原先空白的江西九江和河南洛阳也分别启动了新建啤酒项目,两者均能年产啤酒20万千升。而在股东会上,除了公司产能的有机增长,股东们也很关注与三得利啤酒合作的进展情况。
青啤华东市场的开拓
2012年年报显示,华东地区是青岛啤酒收入增长最快的大区,当年实现收入22.19亿元,同比增长23.7%。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去年青岛啤酒同三得利啤酒的合作。根据上市公司自身的估计,去年6月二者开始合作,“预期在2013年年中将全部完成”。
关于在华东市场合并三得利后的情况,董事长孙明波表示,“华东合作的目的在于提升公司在当地市场份额。合作之后我们在上海、江苏两地的份额目标均为达到50%”,实现1+1>2的效果。
而关于青岛啤酒和三得利在合资公司中扮演的角色问题,孙明波表示,“在合资公司中,我们将利用青岛啤酒自身的品牌及销售优势来主导市场。而三得利方面则主导工厂部分,在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发挥其优势”。
孙玉国坦言,在建立合资公司的过程中,“青啤虽然会将三得利的亏损全带过来,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些亏损会逐年下降”。而在2012年,国内前四大啤酒企业的销售量占全国的60%。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行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寡头化竞争,在本次股东会上,青岛啤酒管理层着重回答了股东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中无论是产品供应链建设,还是公司在解决口味一致性难题方面的努力,都预示着青岛啤酒已在多个领域内开始了不同的尝试。
市场竞争下的投石问路
在股东关心的产品供应链建设问题上,孙明波表示,“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已经逐渐展开,这包括了涉及电商、现代物流配送、生产方式、经销商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新型供应链)资本占用低、更灵敏也更能保证产品新鲜度”。
同时,公司管理层也表示了对时下正热门的菜鸟网络的欣赏。“菜鸟物流很先进,24小时送达对我们也很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自身的供应链建设,孙明波对股东表示,“我们公司在网上营销方面早有布局,相信会在啤酒行业内第一个做到、第一个见成效”。
除去在供应链建设上的尝试,青岛啤酒在新产品的投放上也在有序推进。关于与会股东提出的公司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够“红火”,担心公司现有营销能力是否支持这么多新产品推广?孙明波表示:“公司会充分利用青岛啤酒的主品牌优势,采取“伞”型品牌结构,在青岛啤酒主品牌下推出各具特色的子品牌,这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升级的需要。也充分利用公司的研发优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升级路会越走越好。公司新产品逸品纯生和奥古特现在看增长还是比较满意的,近期推出的黑啤、TSINGTAO1903铝瓶、喜庆元素十足的“鸿运当头”三款新品,也是针对不同需求推出的,虽然他们不可能现在就‘红红火火’,但这并不可怕,相信市场前景会不错的”。
此外,在困扰全世界啤酒企业的“口味一致性”难题上,孙明波对股东坦言“这不是一件小事”。据悉早在2004年,青岛啤酒便已开始着手应对这一问题。“很多人认为啤酒口味的差异是水质的问题,我们用的水都要经过三道处理,处理后的水比自来水要好很多,但仍存在差异,不过凭借我们的技术研发优势,青啤会做到同款产品的口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