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中晚稻上市脚步逐步临近,而稻米的生长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天气状况对于今年稻米产量的影响尤其关键,因此,笔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我国南北稻米产区的天气状况作以概述,具体情况如下:
东北产区:部分地区出现早霜,水稻生长影响有限
根据气象部门消息,9月4日-9日,黑龙江西北部、辽宁局部、河北西北北部相继出现了早霜,但总体来看,此次早霜天气对当地新稻长势相对有限。从9月7日开始,吉林迎来了入秋以来的第二次降温天气,导致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降温,部分地区低温降至历史同期第一或第二位,这场降温过程对各地作物灌浆成熟和籽粒增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多数农田作物已经处于腊熟阶段,预计这次降温对全省粮食总产影响不会太大;当前黑龙江地区主要秋收作物处于灌浆成熟期,虽然低温、霜冻使作物灌浆受阻,成熟延迟,但由于目前霜冻未出现在粮食主产区,对粮食总产的影响相对较小。
南方产区:稻飞虱病情较为严重,预期产量出现下降
受稻飞虱迁移和气温相对适宜的影响,目前南方一些稻产区病虫害仍较为严重,主要对新季晚稻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减产为10%左右,严重的高达30-40%。其中,今年安徽省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虫灾,近八成水稻种植面积发生虫害,据安徽有关部门最新统计,今年该省晚稻种植面积三千四百万亩,其中有两千六百万亩出现稻飞虱。田间稻飞虱从八月起开始激增,百丛水稻虫量一般数千头,高的达万头甚至数十万头。此次稻飞虱虫害,程度之重,发生范围之广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
当前江西暴发严重稻飞虱,九月中下旬将达高峰。最近江西各地再次出现稻飞虱大量迁入现象,并已出现暴发症状。预计9月中旬至下旬初,江西将出现一次田间虫量和为害高峰,需防治面积将超过80%。目前稻飞虱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江西北部,并且正往南逐渐扩展。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变,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和损失明显重于前两年同期,从历史教训看,早霜和寒露风是影响秋粮产量形成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目前正值南方晚稻进入孕穗至抽穗期、一季稻处于灌浆期,是秋粮生产最为关键的时期,现在距秋粮收获仅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旦发生严重的早霜和寒露风,弥补损失的回旋余地很小,甚至逆转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