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稻米市场继续05年以来的上升格局,走出稳步上扬的行情。年初,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三等稻谷收购价格为1760-1780元/吨,吉林三等稻谷收购价格为1840-1860元/吨,南方安徽杂交稻收购价格为1430元/吨,福建到站价格1520元/吨,江苏中等粳稻市场价格为1900元/吨,到六月末,这些地区的稻谷价格分别为:黑龙江省1860-1880元/吨,吉林省1900-1960元/吨,安徽国有粮库收购价格为1460-1470元/吨,江苏05年产粳稻市场价格为1960-1970元/吨,均有较大涨幅。
纵观稻米市场上半年行情的运行情况,主要体现两个特征:
一、市场轮换销售接连不断,抑制了价格的上扬。上半年稻谷市场从南到北竞价不断,先是吉林省竞价销售陈化水稻54万吨,成交50.3万吨,黑龙江竞价销售陈化水稻172万吨,成交147.31万吨,其中对南方稻谷市场冲击最大的是国家粮食局组织105亿公斤最低价收购稻谷决定今年在安徽批发市场分批公开竞价销售,到六月末,共举行竞价交易会10次,计划销售数量1000万吨,成交了450万吨。无疑,如此规模庞大的竞价销售给稻米市场的走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抑制了价格的快速上扬。
二、在稻米这个品种上,充分体现出了优质优价。稻米作为粮食的主要品种,在价格的运行上充分体现出了优质优价,北方粳稻米走势比较坚挺,南方籼稻米走势偏弱。到6月上旬,吉林白山地区粳稻市场购销价格稳中趋强,到本月最后一周收购价格趋于平稳,其中,稻谷月末市场收购贸易价为1860-1920元/吨,2002年、2003年产粳稻出库价为1660-1760元/吨;普通大米批发价到月末基本在1.36-1.42元/斤之间,零售价在1.55-1.65元/斤之间;优质大米批发价在1.65-1.70元/斤,零售价在1.80-2.10元/斤之间运行。南方籼稻经过连续的拍卖,目前库存水平偏低,尤其是销区此状况更加明显,导致近期南方早稻市场出现上涨行情,同时国家执行的最低价收购政策,也使早籼稻价格难以下滑。
当然,国内的稻米库存与消费情况、进出口情况、需求情况以及不定的天气因素,都是导致稻米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GDP的快速增长,也是推动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