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总体稳定,虽然局部地区有小幅波动,但幅度都很小。当前稻米市场主要受到储备粮陆续大批量集中轮换出库的打压,同时早稻生产形势较好,市场心理弱化,存粮企业和农户售粮意愿均较强。
由于稻米市场弱市格局比较明显,市场消费清淡,直接影响大米加工企业的采购及加工积极性,使得稻谷收购也相对谨慎。
当前,国内稻米供需状况总体呈供大于求态势,不过品种之间仍有一定差别。表现在:
一方面,国内粳稻长期供需偏紧,短期却供需平衡有余。根据国内稻谷供需平衡表预测,目前国内稻谷总体产需之间仍存有一定缺口,2005/06年国内产需缺口约为500万吨,06/07年度为360万吨左右,一定产需缺口的存在支撑国内稻谷价格难破大底价位。此外,由于国内粳稻数量较少,籼稻数量较多,加之优质稻少普通稻多,使品质和品种分化成为国内市场运行的大趋势,受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与流通结构的影响,预计该格局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显现。但是由于短期内粳稻米需求缺少强劲的拉动,加上籼稻米供给充足有余,有所补充,而粳稻米行情又在高位运行,因此粳稻米行情也相对有所下滑。
二方面,优质大米供给不足,但普通稻米供大于求。
由于市场对大米要求的品质不断提升,优质稻米虽然产量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促使优质稻米继续保持坚挺,节日期间需求增加,刺激优质稻米价格有所提升,但普通稻米供给相对过剩,需求减弱,价格有所下滑,同时也压制优质稻米行情上涨。
三方面,储备轮换压力增强,农户售粮有所增加。
4、5月份,国家陆续在产区竞价拍卖稻谷,数量较大,也较集中,市场供给呈现增加,而市场需求稳中偏弱,导致供给压力加大。目前农户库存数量仍然较大,春插结束后,资金需求增强,而资金筹措渠道不多,在新粮上市压力下,农户将陆续出售余粮,市场供给也保持增长势头。
预计后市国内稻米市场总量继续供大于求,价格以相对平稳,小幅波动中有所回落为主。但市场表现仍将有所不同,北方粳稻和南方优质稻供给仍然略显不足,但需求也相对平稳,所以价格仍将保持相对坚挺为主;而南方普通稻米特别是早稻面临供给的压力不断加大,价格将以稳中稍落为主。
一是储备拍卖量大且较为集中,对市场构成较大压力。近期储备轮换出库销售的量较大,且主要集中在南方几个主产地区,南方籼稻市场供给强于需求,后期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
二是新粮上市前,农民上市售粮将有所增加。当前早稻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时期,农民资金需求大,当前资金筹措渠道有限,部分农民手中的存粮仍然较多,如果早稻生产形势继续趋好,新粮上市前将持续上市售粮,短期内有可能增量比较明显。
三是市场心理偏弱,需求稳中趋降。五一节口粮对部分品种需求有所增长,从而拉动整体需求稳中略增,但节后至今消费需求继续趋于平淡,表现在天气转热,农村大忙结束,城乡口粮消费会稳中略降,食品工业用粮等相对平稳,经营加工收购需求受行情低迷影响和早稻形势良好,新粮上市临近的压力,经营收购会比较谨慎,需求也有可能呈稳中略降态势。
四是早稻面积保证,天气正常,生产形势较好。今年主产区春播天气总体比较正常,早稻面积可望继续稳定增加,一般来说,只要早稻面积稳定增长,则增产的可能性就较大,因为中后期旱情已不对早稻构成太大威胁,后期主要看收割期间的天气变化。
五是随着新粮上市的临近,政策对市场的支持作用会有所增强。供给压力较大,需求总体弱势,促使市场看跌心理较强,但由于当前行情已接近国家政策底价,而国家政策已明朗,且有可能提前实施,后期产区会陆续出台收购政策措施,对市场行情的支撑力有所增强,但实际支撑力度将弱于前两年,实际收购量、收购品种与市场期望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市场收购可能更加谨慎,政策收购价格仍将高于市场价格。
六是南北区域供给矛盾和品种差异继续存在,但变化不大。稻米市场的供给状况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需求差异有所缩小,当前稻谷特别是普通早晚稻库存充实,总量供给基本不成问题,但不同品种供给状况不同,表现在普通早晚稻供给量大,而优质稻米相对不足,尤其是北方粳稻供给缺口相对较大;需求方面,总体表现较弱,普通早晚稻米需求量量大,但供给量更大,而优质稻米需求缺少刺激拉动因素,供需矛盾不明显,当新粮上市,优质稻米供需矛盾会能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