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安排我从山西朔州去江苏南通工作学习一年。从晋西北的黄土高坡到长江入海口的北岸,不仅空间跨度大,气候、饮食习惯、文化传统、语言上的差别都很大,一切都是新鲜新奇的。这里有花草树木的气息濡养,有千年长江的轻拍诉说、无垠黄海的开阔胸襟,更有江海文化的熏陶浸淫。
8个月过去了,我对南通的印象也日渐丰满起来。刚来时正值冬至,北方正是雪花飞舞、冰天雪地之时。南通的冬天给我的印象却不深,仿佛没有过冬似的,不像北方,人们在寒冷的日子里浸淫的时光太多,老是瞅着树枝上啥时顶出小芽苞。
到了3月份,南通气温忽高忽低,当地一位同事和我说:一周的时间从冬天进入了夏天,而夏天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冬天。那几天气温就像过山车,一天内的温差也很大。
3月下旬,大街上一种白玉兰观赏树叶子未出,枯枝上却绽开拳头大小的或白或粉的花,有还是骨朵的,有完全开放的,花繁而大,美观典雅,清香远溢。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万古绝唱就是以白玉兰来喻人格的高洁。
南通境内地势平坦,除狼山外,均为平原。狼山海拔也只有百米,门口立一石屏,上书:江海第一山,令北方客人忍俊不禁。狼山虽不高,但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故显得巍峨挺拔,是地标性山丘,以前出海打渔的渔夫溯江而上归来时,只要一望见狼山,就和同船人高兴地说:我们快到家了。
说到南通的江河,则不能不说到濠河。夜游濠河,是南通一游的必有行程。濠河位于市中心,独具城抱水、水拥城的绚丽风貌。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在市中心有那么大一汪清水环绕,与长江水相通,河面或宽或窄,水波涟滟,河两岸灯火璀璨,霓虹闪烁,高楼林立,亭台低就,岸上与水面流光溢彩,交相辉映,一派南国的明媚富贵气息。
民以食为天。南通地理位置特殊,既靠海又靠江,海鲜、江鲜自不必说,这里离阳澄湖、溱湖也不远,河道纵横交错,大的运河有通吕运河、通杨运河,小的河道不计其数,所以湖鲜、河鲜也是这里的美食。
说起情趣小吃,南通的小龙虾让饕客们喜不自禁。每年5月至10月,就在我居住的姚港路至虹桥路附近,每日夜市一直要持续到午夜12点甚至两点钟。小餐馆、小吃肆的外面,几张桌子,几个凳子,食客们围坐在一起,点几个凉菜,主菜就是小龙虾,一大盆,放在桌子的正中,有戴塑料手套和围巾的,有直接上手的,吃得兴高采烈,风生水起。小龙虾有水煮的,有麻辣的,浑身通红的小龙虾整齐地码放在盆中,油津津的,很是诱人。在吃的同时,小酌一杯白酒,或在热天里饮一杯冰镇啤酒,那滋味真是赛过活神仙。
南通的文化气息很浓厚,让我沉醉其中。当地的书画名人甚多,从上世纪初到现今有范曾、顾乐夫、袁运生、沈启鹏等。博物苑和美术馆经常展出一些国际、国内知名书法家、画家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平时看不到的精品。“十墨山房”藏近代名家书画暨范曾早期作品展就于今年4月20日在南通博物苑开展。沈寿艺术馆里,各种绣品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当作国礼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家福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个人肖像画就出自这里。据说普京随着礼品的徐徐展开被自己的绣像惊呆了,情不自禁“啊”地叫了一声。
来南通快一年了,你可能不相信,每天早晨在我耳边呢喃的,是窗外一种不知名的鸟儿,它的歌喉真是婉转悠扬,清脆悦耳,在茂密的桂花树枝杈间,像一个听话的孩子,提醒我该早起了。真希望有一天能在这里定居,因为我已经爱上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