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蜂拥而来的硬件厂商来说,“自拍”不只是营销噱头,还是搭上社交网络末班车的入口
本刊记者 卢华磊 严冬雪 刘奕昕 摄影 时会理 王振宇 付丁 王辰
李开复带着他的招牌微笑和西服装扮,站在抽奖台前正儿八经地说了一句话:“大家好,我希望我女儿能抽到”;因堵车迟到的薛蛮子在抽奖前终于赶到了,他一边大声说着“哈罗哈罗,我是薛蛮子”,一边要求成为第一个抽奖人;在他俩身旁,徐小平已经开始唱起来了,当着台下数百人的面,他且歌且舞,晃动着自己圆滚滚的啤酒肚。
台下,汽车之家CEO、光环游戏董事长、启明创投合伙人、点点/啪啪创始人、口袋购物CEO、Forgame董事长、酷盘董事长、冷笑话精选/飞博共创CEO、华为终端副总裁、百合网联合创始人……这些大佬齐聚会场前排,仰头欣赏徐小平欢脱地唱出:“拍一张美图,秀秀我的思念;拍一张美图,秀秀我的爱恋。”
徐小平唱的是MeituKiss的主题曲。5月16日,北京798艺术区,他与李开复、薛蛮子、南立新等几位重量级投资人一起,为美图公司推出的自拍手机MeituKiss站台。李开复想替女儿抽中的,是通过转发美图官方微博有机会得到的前10台手机。曾经淡出公众视线3年之
久的蔡文胜(4399游戏、暴风影音、58同城等的投资者,被称“站长之王”),也首次露面--他从口袋里掏出MeituKiss,作为公司董事长,站在了舞台上。
如果说大佬们的助阵把发布会气氛推向了最高潮,美图秀秀创始人兼公司CEO吴欣鸿则是全场最卖力的推销员。这是他创业12年来的第二次公开演讲,上一次演讲还是在2011年。“第一次演讲已经不能用烂来形容了,”他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专访时半开玩笑地说,“这次还可以,我已经豁出去了。”
就在大佬们为MeituKiss站台的前一天,手机摄像软件提供商Camera360被曝出,也会于近期推出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并且会比MeituKiss配置更高。无独有偶,百度同日宣布与手机厂商OPPO联手打造新一代自拍手机U2S,将集成百度提供的高清美颜技术,并结合百度美拍社区。
这看起来像是二者为MeituKiss精心选择的发布日期,也正式打响一场关于“自拍神器”的暗战。
抓住潮流
这场战争或许早在5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2008年,卡西欧主打“美颜”概念的相机广告已经在各大卫视滚动轰炸。为了更加形象地表达出美颜概念,这款由周迅代言的产品在广告文案中被称为“数码化妆盒”。
此时的吴欣鸿还没有觉察到这样的趋势。但他发现,90后群体追求个性,在网络上对自己的头像和照片非常在意。这个发现源于他一手开发的“火星文”输入法。“火星文”是指当时互联网上的年轻人为求彰显个性,大量使用的同音字、近似字、特殊符号来表意的文字。吴欣鸿开发的软件可以将中文汉字直接输出成“火星文”,比如将“我爱你”转换为“莪嬡沵”。从2007年春天推出到当年底,“火星文”的用户量就突破4000万。
于是,吴欣鸿决定做一款让用户“用很简单的方式、很短时间把照片弄得很个性”的软件。同样在2008年,美图秀秀的前身美图大师上线,因为名字太严肃与用户定位不符,两个月后改名美图秀秀。不过,从当年10月份推出到这年底,美图秀秀的用户刚突破100万,远远低于“火星文”的用户数量。改变这一状况的是2009年春节期间美图秀秀的美容功能上线,即在原来的修图基础上增加了给照片磨皮、美白等功能。类似的功能也能用Photoshop实现,但操作步骤很复杂。美图秀秀采用的是一键完成模式,这让其很快迎来了用户增长的拐点。
不得不说,敏锐的嗅觉是商家制胜的必备法宝。卡西欧相机的用户大部分是年轻女性,美图秀秀的早期用户多为13到23岁的年轻人。对个性的追求和形象的注重几乎可以称之为他们的天性。而2009年也是中国社交网站和智能手机的兴起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在网络上分享照片,其中自拍照的比重无疑是最大的。
曾参演过《上位》《青春期3》等微电影的演员游艺湉从14岁开始就喜欢在QQ空间发自拍照,后来还会到爱情公寓网等网站进行图片秀。“我几乎所有照片都是化了妆的。”她对《财经天下》周刊回忆说,早期“美颜”需求还没有被关注时,她也会用QQ空间的“小窝皮肤”调整照片效果,“被赞美是发自拍的动力之一。”
现在,游艺湉会把自拍照同时发到微博和朋友圈两个平台。被弃用的QQ空间成了测试器,原因仍然是为了照片效果。“放在电脑上的图片和放到iPhone上的有色差,”她解释说,“我会先把照片传到QQ空间,然后到iPhone上去看,有色差再调照片。把照片调到一个非常合适的颜色后,我会再发朋友圈。”
游艺湉的故事暗合了自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美图秀秀的用户增长速度也体现了这个趋势:2011年美图秀秀用户量突破1亿,2012年突破2亿,目前的用户数是2.97亿。吴欣鸿表示,在美图秀秀的用户中,喜爱自拍的用户比例从2008年的5%上升到了现在的68%,“我们从美图秀秀发现了自拍大趋势,做硬件是美图产品的自然延伸。”
相机翻身的机会来了
为了研究自拍,吴欣鸿从卡西欧推出第一代“自拍神器”起就购买了其产品。事实上,作为硬件厂商的卡西欧是第一个将“自拍”一词引入产品名称的商家。
2010年,这家日本公司推出了第一代“自拍神器”TR100,目标群体直指“年轻消费者,尤其是爱美的女性消费者”。随后这个“神器”创造了卡片机销量的“神迹”,上市之后供不应求,淘宝上甚至出现了大量的代购商家。
随后推出的TR150更是延续这样吊诡的销售业绩。从光学硬件来看这款iPhone大小的卡片机配置平平,1200像素的镜头在众多相机中只能算作标配,21毫米的广角镜头也算不上出众。但是它创下的销售业绩却让人惊叹,其在2012年的淘宝卡片机销量排行第一,并且淘宝上的平均售价超过5000元--这甚至超过了大部分微单的价格。
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自拍相机的概念或许还停留在“有可旋转的取景器”上,2005年佳能A610可翻转的屏幕让自拍从此前的盲拍变为可视。卡西欧成功将自拍的概念从拍照方式转换为视觉的判断--让拍出来的照片比真人更好看。
“早在‘数码化妆盒’的广告推出后,人们一提及‘美颜’就会想到卡西欧。”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卡西欧上海贸易公司市场部上级部长马场浩司的眉宇间颇有自得的神色。
卡西欧的美颜相机都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方式,“双CPU(中央处理器),一个负责拍照,而另一个负责美颜。”相对于其他相机品牌那长枪大炮的“光学镜头优势”,卡西欧实行“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战略,将主要精力放在“数码技术”方面。
这并不让人意外。卡西欧的品牌定位一直是年轻、时尚,有明显的个性化色彩;而相对于旗下的手表产品,它的相机更偏向于女性用户。这都促使其更早、更主动地去挖掘出用户的自拍需求。而当自拍从小众行为变成一种时尚潮流后,反过来又让这家早有准备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在中国市场,这个趋势非常明显。”马场浩司说,与欧美消费者比较注重隐私不同,中国消费者“分享照片的欲望”明显更加强烈。
而看着网络上满目美女自拍照片,坐不住的显然不仅是宅男们。应该说,亚洲品牌的卡片机现在大多都支持自拍,最明显体现在180度翻转屏这样的硬件以及内置的“美肤”功能上。但此前这些配置只是作为产品卖点或品牌特征之一。随着自拍趋势的持续放大和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在推出产品时明确“自拍神器”的概念。
明基称得上这个过程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厂商。其于2012年6月投入市场的G1相机,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自拍族群。明基认为自己捕捉到了自拍的一个新方向,即从简单的“PS”到打造“自然清新”的美图效果。
明基产品经理马倩琳对《财经天下》周刊解释说,G1在研发初期就在国内针对年轻消费者做了20场市场调查,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要让照片看起来比真人更漂亮,但同时又不失自然真实的感觉。”
与卡西欧精工数码方式不同,明基的产品更偏向于“寻找产品体积和光学元件之间的平衡”。G1在设计镜头时采用了F1.8的大光圈设计,“大光圈的好处是增加进光量,拍出来的照片更清晰。”马倩琳说。
对于自拍相机而言,保证每次都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并不容易,年轻人宽广的活动范围为这些设备提出了足够多的挑战。在明媚的阳光下拍照当然不会有模糊的担忧,但是如果你想在KTV、酒吧或者Party现场分享照片就没有那么容易,但这些场所却恰恰是年轻人最爱出没的地方。
马倩琳认为:“现在市场上有F2.8甚至F3.0的光圈镜头,在上述环境下,这样的光圈就很难满足拍摄者的需要。”对数码相机来说,光圈数值和进光量成反比,数值越大表示进光量越弱,反之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强。因此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的数码相机会用闪光灯来补光。
但是,闪光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在近距离闪光灯的照耀下,拍摄者脸部线条会被强光遮盖失去景深,导致整个画面失去立体感。而且,闪光灯还有一个遭女生忌恨的原因是它天生的“卸妆”功能。
“女孩子尤其不喜欢打闪,一开闪光灯,脸上就会泛出油光,同时脸上的妆容就会被遮蔽掉,看起来一片惨白。”马倩琳说,这和她们“自然清新”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明基将“大光圈镜头作为最重要的投资点”,即便“技术难度更高,需要测试的规格更高”。
这种投资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直接反映在造价方面,按照马倩琳的说法,“与普通非大光圈镜头相比,大光圈镜头的造价是其2至2.5倍。”而且在设计中更需要考虑镜头为整机带来的体积变化以及女性用户的体验感。“G1的测试就进行了100天,”她透露,“最难跨越的鸿沟不是技术而是性别,因为男性设计师们很难明白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他们需要和公司的女同事以及女性自拍者之间反复地商讨确认。”
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在智能手机兴起后被极大压缩了发展空间的传统数码相机--尤其是卡片机厂商,希望把自拍打造成一个新的市场支点。与之前动辄千元的价格相比,这两年曾经流行一时的卡片机价格平均下降了三成以上。即便如此,卡片机销量下滑的趋势仍然无法挽回。而打上了“自拍神器”的相机把价格重新拉回了千元以上甚至更高的价格区间。同时,这也是这些品牌保持对年轻人吸引力的做法。
手机跟进
相机厂商希望以图像处理的专业化取胜。“手机由于体积的限制,不可能在拍摄功能中加入大尺寸的感光元件或更高速的对焦性能,而相机可以在缩小体积的同时满足用户对高画质、快速对焦等的需求,这是手机产品无法做到的。”索尼(中国)数码影像产品部总监陈宁对《财经天下》周刊说。尽管没有像明基那样在市场上强化“自拍”概念,但索尼通过180度的翻折屏把自拍功能从卡片机扩展到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微单产品NEX-5系列和3系列。“越来越
多的用户不只在意发布图片的便捷性,也更在意图片的质量,这就是我们的NEX相机受欢迎的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分辨率提高、软件的应用,普通消费者已经很难发现数码相机与智能手机的照片质量的区别。而且,与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个人娱乐终端大集合相比,功能相对单一和不便于社交分享都很容易成为传统数码相机被反攻时的软肋。
在自拍手机领域,首先发力的是OPPO。2012年12月,这个国产手机品牌推出手机版“自拍神器”Uike2,“自然”同样是其主打功能。“我们的美颜软件主要用于成像前的美化,用户在点击快门键之前就可以直接从屏幕画面上看到美化之后的效果了。”OPPO品牌与战略部品牌经理王笑野对《财经天下》周刊说,这样拍出来不会像后期软件处理过的那样失真。
但OPPO对于自拍的野心远不只是拍一张更美的照片,作为手机制造商,他们更愿意人们将自拍和社交联想在一起。王笑野承认他们早就开始关注社交变化。在他看来,在社交网络中,消费者自拍不仅仅是记录生活方式,更多的是要分享给朋友和陌生人,告诉大家自己在干嘛。“这就意味着自拍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语言,一种沟通方式,就像我们日常说话一样。”他表示,这恰恰是智能手机的优势所在,不具有联网功能的相机只能忠实扮演“记录者”的角色,“但是手机自拍可能变成沟通方式,因为手机天生具有联网功能。”
Uike2上市的前两个月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各地经销商一直断货,直到两个月后才逐渐正常。”王笑野说,这在OPPO手机的销售过程中并不常见,“OPPO在传统的制造业方面比较有优势,很少会出现这种断供的局面,这也充分证明我们这个细分市场选择的正确。”
就在OPPO推出自拍神器3个月后,HTC的自拍手机E1正式开售。新加入的美图公司则是这个领域的跨界者。吴欣鸿声称,推出手机的初衷是看到了软件产品的局限性。“App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要达到好的自拍效果,必须依靠优秀的硬件产品,这些我们都无法掌控。”他说,“唯一可以解决的方法就是我们做一款手机或相机。”
除了美图秀秀,美图公司现在还有“美颜相机”、“美图看看”等与图片相关的软件和美女自拍社区“美拍”。就像在“火星文”的用户中发掘出有“美图”需求的用户一样,吴欣鸿希望实现的是现有用户群向手机产品的转移。同时,推出“由内到外都是由自己打造”的硬件产品也有利于这个聚焦图片处理领域的公司保持优势。“以前是在操作系统之上做软件,”他说,“现在是深入到系统的驱动层,将底层技术再应用到上层软件会更加游刃有余。”
实际上,无论对手机还是相机来说,自拍都是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像OPPO、美图这样的小众品牌挖掘这个市场,背后的商业逻辑与相机厂商希望通过自拍逆袭手机类似。吴欣鸿表示,MeituKiss发布第一天的预约数量就超过了首批18888台的供货量,“一线城市的人用的手机不是iPhone就是三星,但二三线城市的很多用户不会这么想”。
与Uike2一样,MeituKiss重视的是前置摄像头,像素达到800万,这也是目前全球前置摄像头像素最高的手机。与之搭配的是来自富士通的“大幅度降低噪点”的前置ISP芯片,这款芯片此前只用在包括三星Galaxy S4在内的几款旗舰机的后置摄像头上。在MeituKiss的研发过程中,由于这种芯片之前只用于后置摄像头,如何在其应用于前置摄像头时把效果调得更好成为一个难点。吴欣鸿希望由此带动智能手机对前置摄像头的重视。有消息称,富士通即将推出同时支持前后摄像头的ISP芯片。
对于自拍类数码产品的未来,吴欣鸿和王笑野的观点一致,他们都认为“未来手机将逐步替代卡片机成为自拍产品的主力军”。马倩琳则将智能手机定位于伙伴,“相机和手机搭配起来,一个负责拍照,一个负责上传照片,二者是一个互补的角色。”
在这样的过程中,手机和相机在功能上的融合变得更加明显。在手机的摄像头像素不断提高和引入急速连拍等相机功能的基础上,大光圈和“美颜系统”正在两种硬件产品上同时应用和发展。它们还将共同推高产品的“社交化”方向。越来越多的相机厂商积极寻求“将自拍照片尽快分享到网络”,比如在相机上加入了Wi-Fi功能或者支持带Wi-Fi功能的储存卡,以及对无线联网功能的关注。而所有的这些功能往一款产品上靠拢,让自拍成为当下最热的“卖点”,并且进一步放大了自拍的潮流。
就在5月16日的发布会上,吴欣鸿没有强调“冷冰冰的参数”,而是在介绍中掺杂了不少像“无力吐槽”、“神一般的技术”、“好机(基)友”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与其说这是一场产品发布会,不如说它更像一场时尚发布会。他承认,希望给美图的手机打上个性标签,以和其他品牌形成区隔,“像做潮T恤一样”。可以说,自拍只是“用镜头改变世界”的开始,而依附于这一与“个性”相关的主题的商业价值还将会被一次次消费。
他们为什么爱自拍?
自拍是一种生活方式,几乎与商业无关,但这并不妨碍在其中附加商业价值
本刊记者 严冬雪 刘奕昕
齐刘海,披肩发,撩拨一半到胸前,浅绿开衫,浅笑盈盈。5月9日,正午,刘小宛的这张自拍照,一小时内迅速转发过百。这一天才刚刚过半,“个性网”的自拍栏目下已有上千ID发布了当天的自拍照,很多ID一次性上传了5张乃至更多。而在新浪微博,12小时内同样有数千“自拍”微博发出;还有更多只发美图,不带“自拍”字眼的,未能被检索出。不论你是否是其中一员,自拍是火了。
对着自己的微博,刘小宛能挨个念叨出来:这一张是三星Note2拍的,这一张是卡西欧ZR200,还有这一张是OPPO拍出来的。这个狮子座的直爽姑娘又补充道:“一般还是用相机,有的场合掏出相机会奇怪,才考虑手机。”
同北京的刘小宛一样,身在上海的季亚希也把相机作为随身物品携带。手机、钱包、相机被他列为随身三大样,“有时候参观一些不可能拍照的地方,我还是会带着相机的。”他的自拍相机的充电插座就放在床头,每天起床之后都会想自拍一下,至于美食、聚会、旅行这种场合,更是“绝对会拍一下”。
“喜欢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的还有杭州姑娘钱璐,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兼职“淘女郎”。身为职业演员的游艺湉,坚持发布在网络上的自拍照“不允许任何一张有原片的出现”。即使是她与朋友的合影,也会由每个人轮流修好自己的部分才能发布到网络上。“每个人都修自己的,除非我很信任别人能把我修好。但是我们不允许发布这张照片的人只修自己,传着修会保证几个人都是最好看的状态。”游艺湉说。
这些热爱自拍的年轻人,基本出生于1990年左右。在不少关于中国“90后”的研究中,他们被贴上了“伴随网络成长”、“追求个性”、“非常自信”等标签。毫无疑问,“晒自拍照”也是他们展现自我的方式之一。CNN在《精通科技的90后一代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的报道中,引述“青年志”一位研究员的话对此分析说:“他们想要展示‘我是美丽的,我很独特,我是个明星’。”
这些人并不反感外界赋予的“自恋”评价。“发自拍还是因为自恋,这会让生命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得到很多人关注,心里的优越感就会强烈。”游艺湉说。季亚希也承认,秀衣服是他发自拍照时最兴奋的事。“我特别喜欢买衣服,买回来一件衣服我就想拍出来和朋友分享。有时候有人会来问衣服在哪里买的,我就挺有成就感的;有时候买了三套衣服,我会一天拍完,然后过几天换一件衣服慢慢上传,这样保证每天都有新的照片发送。”他说,“一个人不恋自己就不会去恋别人。”
季亚希曾觉得自己又丑又胖。2009年的时候,还是个胖子的他就喜欢自拍。决定减肥后,他发现镜头能装下的部位变大了。并且,通过每一张自拍,他不断审视自己不好看的地方,再用现实行动来改变。拍照,觉得不好看;变好看,再拍;好看一些了,再改进;再拍,蜕
变--16岁就开始玩自拍的季亚希,在4年时间里变了一个人,“这真的是一个重新发掘自己的过程。”
在爱自拍的群体中,不乏与虚荣心相关的故事。游艺湉就曾经有朋友在去车展时上传了一堆自己穿着小礼服、站在不同车前的照片到人人网,还配上“工作了一天”、“太累”等文字。“人们理所当然觉得她是在那边做车模的,”她回忆说,“直到一个朋友去那边找她,对工作人员描述了半天才发现,这个女孩只是那里穿着保安服装的执勤人员。维护秩序了之后,她就会自己换上礼服然后拍照。”游艺湉的另一个朋友,曾在参加活动走红毯前,把自己穿着不同礼服的几张自拍照通过微信发给所有朋友,让别人帮自己选择最好看的礼服。
后一个故事触及到“自拍达人为什么爱自拍”的核心原因,也就是社交功能。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缔元信公司启动的90后用户在线调查研究就显示,与70后和80后相比,90后更青睐使用微信及其“朋友圈”功能,更喜欢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最新状态”。与此同时,他们在社交和微博网站上操作以简单分享为主,主动或复杂的操作较少。从这个角度来说,晒自拍照符合他们的上述所有需求。
在游艺湉和朋友之间,很容易通过自拍来联络感情、分享心得。“你这个包很好看啊,衣服很好看啊,在哪儿买的?”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她们社交网页的评论中。她对陌陌这样的移动社交软件也不陌生。这个自称“非常外貌协会”的女孩认为,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你可以通过上面的自拍照判断,他是不是你的菜,你想不想交朋友,这不一定是男女朋友。”
游艺湉把微博定位为个人的官方平台,对发在这个平台上的自拍照更加慎重。比较私密的照片,她会发到微信朋友圈,这也是她最重视的发自拍照的平台。钱璐则会往淘宝的平台上传一些商业用片,自拍照都放到了个人微博上。不同类型社交网络的兴起,让自拍达人们有了把工作和兴趣分开的网络工具。
他们的工作和兴趣可以分得很开。凭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网购、自拍、分享的热情,大学毕业的刘小宛现在是一名职业的时尚网编。同时,她也是2011年6月份“瑞丽之星”的季军,与《瑞丽》合作过一些活动,但她仍然没有想过要真正踏入圈子成为模特。这个北京大妞和父母的期待一样,更愿意进入一家国企,拿着稳定的工资,只把自拍当做最大的业余爱好。
不过,他们并不排斥这个过程中附加的商业机会。钱璐没有做职业平模的打算,尽管接单挣的钱比她上一份工作的月薪要多好几倍。有人拉过她去签约,但她感觉像是“把自己卖了”,也没有答应。对于兼职她却乐在其中,也愿意在一个更专业的自拍平台展示自己。在她看来,自拍会比一拍就是一天的商业片更省事、更轻松,同时又兼具展示自我的功用,让她的兼职机会更多。
游艺湉也表示,由于自拍照的“欺骗性”,导演不会通过自拍照选角色,而是直接见真人或“见组照”。但如果有机会向导演推荐演员,当被问及“这个人行不行”时,“直接把自拍照发过去比较方便快捷”。
事实上,即使一开始并没有高深的商业目的,当自拍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自然就会有随之而来的商业价值。而这些爱自拍的达人们,乐意一直为更好的自拍产品买单,也不介意为这股潮流所消费。只要追求个性的潮流不变,自拍就能一直火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