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时收储政策的刺激下,近期国内稻谷价格继续小幅上扬,其中东北地区涨势较好,南方地区稳中有涨。虽然原粮价格上涨,但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下滑,从长三角到珠三角,许多中小企业生存异常艰难。工厂开工不足或倒闭非常普遍,直接导致用工量减少,销区大米市场需求也随之疲软,价格一直低迷,预计稻强米弱格局短期仍将维持。
收购主体积极入市东北稻谷继续走高
目前中储粮在东北地区的临时收储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粮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仍较高;而本月对关内企业采购新产粳稻(大米)入关给予运费补贴已经开始实施,东北大米外运数量增加,提振东北地区粳稻继续稳中走强。近期黑龙江五常库点普通长粒稻谷价格为每斤(下同)0.95元,水分均为15%,与上周持平;建三江粮食收储企业普通中等新稻谷收购价0.89~0.90元,上涨0.01~0.02元;绥化市稻谷库点收购价格长粒为0.94元,圆粒为0.89元,均上涨0.01元。吉林省白城地区部分国有粮食储备库国标一等稻谷收购价0.97元,上涨0.01元;松原稻谷收购价为0.92元,上涨0.01元;白山三等稻谷挂牌价为0.93元,水分14.5%,持平。后期来看,由于黑龙江东部等部分地区稻谷价格仍低于托市价格,对各收购主体入市收购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部分农户售粮积极性下降,预计东北地区稻米市场将继续维持稳中小幅上涨走势。考虑到销区大米需求不足,可能会对东北大米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托市收购陆续展开南方籼稻稳中有涨
目前在南方八省临时收储的600万吨数量已落实到各地,收购工作陆续展开,南方产区中晚稻收购价格小幅回暖。目前湖北省襄樊地区加工企业中等晚籼稻收购价为每50公斤(下同)91元,与上周持平;安陆市粮库挂牌收购价94.5元,上涨1.5元/百斤。安徽芜湖粮食市场中籼稻收购价91~93元,上涨0.5元;晚籼稻收购价95~97元,上涨3元。江西九江市中晚籼稻收购价为92~94元,粮食储备库挂牌收购价为97元,维持平稳。湖南长沙市国有粮食企业中晚稻收购价为98元,上涨2元;2008年产早稻收购价为90元,持平;株洲市新中晚稻临时收储粮挂牌价为99元,含2.5元的运费补贴,加工企业收购价为92~93元,略有上涨;常德新中稻收购价为91元,上涨0.5元,新晚稻加工企业收购价为93元,持平;中籼稻出库价为93元,上涨0.5元。随着粮库入市收购和临时收储工作的展开,产区稻谷市场将继续稳中趋强。不过目前销区大米行情仍未好转,加工企业利润被压缩,部分米厂对新稻的采购积极性不高,稻谷上涨的高度或将有限。
粳米供应压力增加销区大米继续走弱
受到东北米入关数量增加和安徽、江苏新粳米大量上市的冲击,销区粳米价格继续趋弱;而随着南方中晚稻收获的结束和稻谷水分的降低,新中晚籼米对市场的压力有所缓解,销区籼米价格略有企稳。目前上海市场江苏普通粳米批发价为每吨(下同)3020~3060元,安徽普通粳米2970~3020元,优质东北米3310~3380元,均与上周持平。杭州市场安徽产标一晚粳米批发价为2880元,下跌20元;江苏产特制晚粳米3060元,东北圆粒大米3140元,安徽产标一晚籼米2900元,均持平。福州市场本省新晚米2820~2840元;安徽新产中晚籼米2700~2740元,均持平;东北米2960~3040元,下跌40元;江苏粳米2960~3000元,下跌20~40元;陈早米2600~2700元,下跌40~60元。华南口岸湖南2008年产新标一早籼米常平港价为2720元,江苏产标一杂交米为2720元,湖北产标一两优培九米3120元,均持平;东北产标一粳米3120元,下跌60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出现下滑,沿海地区许多工厂开工不足,甚至停产倒闭,大批民工提早返乡,导致销区大米市场需求下降,而后续东北米仍不断入关,大米供应压力不降反增,短期销区大米市场仍将低迷。
加工企业继续观望国企收购比重上升
近一段时间以来,大米行情持续走弱,受养殖业效益下降,米糠等副产品价格也节节走低,米厂加工利润大幅缩水,入市收购意愿仍不强。而受政策鼓励,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积极性相对较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0月31日,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2个省的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产中晚籼稻874.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66.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80.1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6%,同比增加222.8万吨。
目前来看,随着临时收储稻谷的全面展开,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进度还将加快。而目前米市仍没有转暖,估计米厂仍将观望,国有粮食企业挟资金和仓容优势,占收购总量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企业倒闭民工返乡销区大米销量下降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趋势。从长三角到珠三角,许多中小企业生存异常艰难。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以珠三角为例,仅10月上旬,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算。受金融危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大批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回乡。据广州火车站提供的最新数据,今年10月11日至27日,广州站共发送旅客117.4万人,同比增长了12.9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量就来自返乡民工。这一数据表明,以往在临近春节时才会掀起的民工返乡潮极可能已经提前拉开序幕。农民工提前返乡,在销区吃饭的人就减少了,销区大米销量自然下降,行情低迷也就不难理解了。而据各地米厂老板反映,近期大米销不动,走货不好,也间接印证了这个观点。
国家政策保驾护航后市不必悲观失望
在国家出台了临时收储1000万吨稻谷的政策后,稻谷市场初步显现转机。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取消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商品的出口关税。目前国内大部分粮食的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粮价,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从一系列政策的迅速出台可以看出,国家稳定粮食价格的决心是非常大的,而且还将有后续政策出台。国家已在多个场合提到,明年将较大幅度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目前最低收购价格虽然没有公布,但是以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幅度15%作参照,就可以预见当前国内稻谷价格的下跌空间非常小,因此对稻米后市走势大可不必悲观。粮食企业应该抓住当前机遇,提前布局,逢低果断入市,否则等到最低收购价政策明朗时,稻谷可能就不那么好收了。有国家政策保驾护航,稻米市场应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