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后期国内粳稻米价格走势分析

2005-12-02 10:443560

     近期,国内粳稻米市场的表现可谓独树一帜,收购价格稳步上涨,目前国内粳稻平均价格已经提升至1855元/吨,价格较上周提升17.5元/吨,幅度为0.95%。市场监测显示,截止目前,吉林地区三等稻谷收购价格为1840-1860元/吨,较上周提升10元/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稻谷普通品种收购价1750-1770元/吨,佳木斯地区二等稻谷收购价为1720-1740元/吨,保持稳定;江苏北部2005年产中等粳稻市场价格为1880元/吨,保持稳定。目前,国内粳稻市场的反季节性上涨行情已经成形,但市场上的不和谐音符却有所呈现,大米价格上涨缓慢、农民惜售心理减弱,企业的购销策略也发生变化等等一系列市场现象,不由得让我们对未来粳稻米市场走势产生担忧,具体分析如下:

  粳米价格涨势缓慢,米厂濒临亏损边缘

  近段时期,国内粳稻市场价格不断上扬,农民收益得到保证,这也顺应了国家政策的初衷,然而,在市场庆幸粳稻米市场行情上涨之时,我们却忽视了下游产品大米的行情走势,粳米价格未能与粳稻价格上涨形成同步。据悉,目前吉林地区中等新米出厂价为2760元/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2005年产大米出厂价为2660元/吨,江苏姜堰、兴化市场2005年中等粳米批发价为2740-2760元/吨。北方稻谷收购价集中在1700-1860元/吨,南方则在1840-1900元/吨,按照稻谷与大米之间价格换算,现在部分地区大米加工厂出现亏损,国内一些米厂已自行降低了开工率,米谷价格的“倒挂”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采购行为变得更加谨慎。

  农民惜售心理减弱,企业收储能力逐步下降

  近期,随着稻米收购价格的不断走强,农民的惜售心理也开始弱化,一方面临近年关,受还贷压力影响,部分农民开始出售手中稻米;另一方面企业收购标准要求较为严格,按质论价使得农民将优质稻米提前出售,质低稻米无人问津,多数仍存留在农民手中。目前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进度明显加快,随着时间推移,粮库的补库能力及收购积极性将会下降,届时大量留存于农民手中的普通稻米,势必会对市场行情形成打压。

  政策对国企收购支持,市场价格风险系数加大

  今年是东北部分地区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的第一个收购年,由于粳稻库存偏低,各级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购企业收粮的积极性很高,目前我国大米库存数量仅有762亿斤,况且库存中粳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和黑龙江,且水稻储存时间长,陈化数量大,可供食用量微乎其微,明年大米市场的平衡难度加大。东北三省粳稻商品库存量较上年下降了17.1%,其中吉林省水稻商品量在65亿斤左右,可供外销量40亿斤左右。为鼓励粮食企业多收多储,政府对企业收购采取补贴,据悉,吉林地区代储补贴费用为40元/吨,国储库轮换费用为80元/吨,正因为有轮换补贴费用的存在,部分粮库可以主动、适当地提高粳稻收购价格,但在增加粳稻库存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该市场价格运行的风险系数。

  小型米厂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的运行风险被人为增大

  近期,就在大型大米加工厂因大米价格涨势缓慢、稻米收购价格快速上行,部分企业开工率明显放慢,采购行为变得较为谨慎,就在此时,小型大米加工厂则变得较为活跃,由于小型企业经营成本偏低,市场购销较为灵活,为获得质优稻米,深入农村高价收购农民手中稻米,收购价格普遍得到认可,米厂开工率较高,产出自然也较多,大批量的成品大米流入市场,对大米市场价格形成冲击,这也是近期大米价格涨势弱于稻米收购价格涨幅的关键因素。小型大米加工企业参与收购市场竞争,为与大型企业打一个时间差,即在大米价格上涨的最快时间销售,积极的“高”价收购行为,为农民营造出价格上涨的“盛市”格局,在市场运行未进入良性轨道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风险被人为增大。

  综合分析,目前国内粳稻米市场依然保持着良好走势,国有粮食企业仍在积极收购农民手中稻米,米厂在面对优质稻米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高价吸纳,而农民手中优质稻正在大幅减少,普通稻米大量留存手中,种种变化均给市场发展埋下隐患,米价涨势较慢,米厂以经营风险提高;收购价格不断提升,国有企业面临销售压力;农民惜售减弱,质低稻大量留存,供应压力并未得到有效释放。但旺盛的市场需求仍主导着粳稻市场的走势,提醒农民和企业方留意国有粮库的收储情况和大米市场消费及价格变动,择机购销方为上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19

越南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21

6月5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06-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