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5月27日 -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撰写的研究报告称,人民币30年内将替代美元,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应该在2015-2020年之间完成。
中国证券报周一引述陈雨露指出,未来30年(即到2040年),中国应该通过两个“三步走”战略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具体而言,在人民币崛起的使用范围上,第一个十年是周边化,即完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
第二个十年是区域化,即完成人民币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使用;第三个十年是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货币。
陈雨露并认为,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金融发展长期战略的必然选择。从长期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金融稳定,但开放过程应避免采用激进模式。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其中包括,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
**人民币可兑换提速或引发资产重估**
中国证券报周一还发表评论文章谈到,一系列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措施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密集出台,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民福祉,也将从质和量两方面引发人民币资产重估。
文章指出,人民币资产的重估,一是人民币币值将重估。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增速仍较高,且存在大量的静态风险储备。中国加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资产管理等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将为跨境资金流入创造条件,人民币仍存一定升值预期。
但也要看到,可兑换提速伴随人民币汇率改革持续推进,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跨境资本流动将更频繁,一定程度上将对冲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可兑换提速后资本套利和套汇的空间将收窄。
二是当人民币升值预期明确、国内房地产价格看涨时,资本将加速流入房地产市场,反之则撤离。而后者更值得关注,因为资本大量流出时将戳破房地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