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应常备的防暑药
藿香正气 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
人丹 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清凉油 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提神醒脑。蚊虫叮咬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镇痛止痒。
十滴水 适用于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取适量倒入洗澡水中给儿童洗澡,可防小儿生痱子。
风油精 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泡水当茶饮。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
夏日炎炎如何防暑降温?吹空调、吃冷食、冲凉水澡,“以冷制热”可能是很多人的消暑办法,但中医提醒,莫要因过度贪凉而耗伤阳气,也可以试试“以热制热”来防暑降温。
“以冷制热”易伤阳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认为,夏季五脏六腑阳气相对较少,盛夏消暑,不要因贪凉而耗伤阳气。阳气释放过多,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比如腹泻、咳嗽、关节疼痛、怕冷等。适当吃些冰镇西瓜,喝点儿冰镇啤酒、冷饮,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一旦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胸闷等不适感觉。室内空调一般在26℃即可。绿豆是传统的解暑佳品,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但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的体质虚寒的人应少喝。
中医推荐“以热制热”
研究表明,夏日饮一杯热茶,9分钟后体温下降1℃至2℃。中医认为,“以热制热”也是消暑的好办法。
“以热制热”常用的方法有:热毛巾擦身,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洗热水澡,如果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得更热,而用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热水洗脚,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会明显降低。另外,可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
防暑降温应因人而异
中医提醒,日常防暑降温也要因人而异,不同人群应采用不同的防暑方法。孕妇和小孩是夏季中暑的高发人群,在休息时应注意房间通风,衣着不宜过多,以舒适为度,被褥不宜过厚;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如有发热症状,应及早就医,不要擅自强行发汗。老年人多穿浅色服装,勤换勤洗,最好选择凉爽又透气的丝绵服装;多补充水分,一般每天需饮水1500至2000毫升,其中应以凉开水为主,可适当加点食盐。体弱者也可进行穴位艾灸、拔罐、热疗来防治疾病,增强体质,改善夏季脏腑缺乏阳气的状况。据《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