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渐渐升高,马路烧烤也日渐增多,虽为市民提供了一道美味,但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由于违法成本较低,马路烧烤一直顽强地存在并呈现出蔓延趋势。为杜绝马路烧烤,2012年青岛曾尝试划定专门的烧烤区,但由于距离较远,这项措施最终不了了之。对此,有专家建议,可在有条件的农贸市场设立专门的烧烤区,打造特色烧烤街、烧烤城。
楼下烧烤摊逼走高考生
“每年5月之后,就别想再睡个安稳觉。”家住沧口公园附近的市民李先生说,罪魁祸首就是自家楼下的一个啤酒屋。“每到夏天,店主就会支上烧烤炉,门外摆一些桌椅,不仅油烟味大,噪音会一直持续到凌晨。
5月15日晚7时30分许,记者来到人民路与瑞昌路路口处,几个啤酒屋门外都摆满了桌椅,架起了烧烤炉,生意十分红火。家住附近的郑先生告诉记者:“几年前,孩子准备中考,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打扰,当时我把窗户加装了一层隔音的玻璃,但是效果并不好。”郑先生说,后来又赶上孩子准备高考。“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就给他在别的小区租了房子。”郑先生说。
5月16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李沧区书院路看到,在书院路和峰山路路口的人行道上,早已搭起了红色的帐篷,食客们三三两两挤在小桌前就餐。为了扩大经营地盘,一些商贩干脆将烧烤炉、啤酒桶搬到马路上,占据整整一个车道,原来宽阔的三车道硬生生被“瘦身”成两车道。
违法成本低,马路烧烤查不绝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24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开展夜查。上述两个路口也都是查处的重点区域,但半个多月过去了,马路烧烤并没有被杜绝,反而因为天气转热越来越火了。
市城管执法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是烧烤摊主的违法成本过低导致的。“针对马路烧烤,主要采取没收烧烤炉的手段。”但是,往往第二天,摊主们便会搬着新的烧烤炉出来摆摊。甚至有些摊主一次性购买三四个烧烤炉,在城管没收一个后,立刻就能拿出另一个继续摆摊。“只要选个好地段,一晚上挣三四百元肯定没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摊主告诉记者,一个烧烤炉才几十元钱。“即使把烤炉、桌子、马扎都搬走,一晚上也就赚回来了。”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这种马路摊点,最高可一次性处500元罚款,但是缺乏可操作性。”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这些摊贩并没有在相关部门登记,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人真正去缴纳罚款。”
可尝试探索青岛烧烤模式
据了解,2012年岛城曾试点多个烧烤餐饮街区,但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所划定的区域大都远离居民区,但存在交通不便的弊端,很少有摊主和市民真正愿意前往。”这位负责人说。此外,室内烧烤、微波烧烤等环保方式,都因经营场所、食客需求等因素,不被大多数餐饮经营者所接受。
市社科院教授刘同昌认为,目前造成烧烤扰民的因素主要是浓烟和噪音,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强规范来进行治理。“在西宁,几乎每隔几条马路就有一个农贸市场,每个农贸市场里也都设有烧烤摊点。”刘教授说,“因为烧烤摊都设在农贸市场,离居民楼有一定距离,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烧烤扰民。”他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在青岛一些有条件的农贸市场进行尝试。“此外,作为青岛的一大特色,青岛很多地方的烧烤做得不错。”刘教授认为,由于市民、游客对烧烤需求大,青岛可以尝试着建一些有特色的露天烧烤街。“一旦烧烤街形成特色,就是一种城市景观。”刘教授说。
吃烧烤、喝啤酒是青岛的一大特色。但如何在保证不扰民的前提下,将这一特色保持下去呢?如果您有金点子,不妨说一说。您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0889388,或者发送邮件至bandaojingfa@163.com。记者 李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