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矿泉水”三个字,您脑海里出现的大概是超市内摆满货架的各种瓶装水,而农夫山泉的“标准门”更是让很多市民摸不着头脑。青岛市饮料协会专家顾问徐脉直表示 ,现在市民大多不了解纯净水、山泉水、矿泉水的区别,他说,矿泉水有着严格的标准,而且从地下开采的矿泉水一般“寿命”已过10年。
作为曾经世界三大矿泉水之一的青岛崂山的矿泉水,几十年前一度辉煌,但是近年来却渐渐沉寂,在青岛本地的市场份额都非常小。为什么会没落?现在青岛水企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崂山的矿泉水企业该如何发展?记者进行了调查。
矿泉水最好,反而没人喝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让市场上的饮用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尽管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但是普通市民对市场上的饮用水其实并不了解。
17日上午,记者走访了香港路、宁夏路上的几个大型超市,在这些超市内,瓶装水种类繁多,标注也是五花八门纯净水、矿物质水、山泉水、矿泉水……市民买水时,往往瞟一眼价格标签后,便随手拿一瓶走人。市民马女士表示,对于这些水有什么区别,她一头雾水。
“纯净水就是咱们以前说的蒸馏水,这个成本很低。”青岛中润半岛饮料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宇慧说,而矿物质水则是人工在水中加入各种矿物质。山泉水主要是取自地表水,最后就是矿泉水,“矿泉水必须是从地底下抽出来,符合多种指标的才能叫做矿泉水,这个成本可就高了。”刘宇慧说,很多市民对矿泉水还有些误解:由于富含矿物质,矿泉水在煮沸后会有一些漂浮物和些许沉淀,但是不少市民都以为是脏东西而弃用矿泉水。
以农夫山泉“标准门”为契机,青岛市饮料协会连开了两次“关于规范标准及行业健康发展研讨会 ”。年近80岁的饮料协会专家顾问徐脉直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为普及矿泉水做了很多努力。时间退回到多年前,徐脉直和几名业内人士成立了这个饮料协会的前身矿泉水协会 。“当时就是想好好发展崂山的矿泉水。”徐脉直说,为了让大家分清楚各种水的差别,他曾经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不过收效甚微。
天地源(600665,股吧)水厂副总经理张宗良告诉记者,在欧洲没钱的人喝可乐,社会中层喝啤酒,只有有钱人才能喝得起矿泉水,在中国却恰好相反,“没钱人才喝矿泉水。”
崂山矿泉一度为“国水”
谈起崂山的矿泉水,徐脉直连声叹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这是徐脉直对青岛依靠崂山生产矿泉水企业的总结。
他说,矿泉水本就是好水,崂山矿泉水更是“优中选优”。“崂山的岩石是花岗岩,岩石比较密,形成的水分子团也比较小,这样的矿泉水更好。”徐脉直说,崂山的矿泉水都已经埋藏在地下深处十几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多年前业内公认崂山的矿泉水与法国依云矿泉水、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水并称为世界三大矿泉水。这样至高的“荣誉”崂山的企业却没有好好珍惜,现在说起世界三大矿泉水,崂山矿泉已经被长白山矿泉取代。从史料来看,崂山矿泉水1905年就已经打出了名号,并且一度为“国水”。
“崂山水好”早已是岛城市民的共识,不过这对外地消费者来说仍旧比较陌生。法国依云矿泉水在岛城不少超市都有销售,价格高昂,而崂山矿泉水则只卖一两元。崂山本地其他水企的水价格更低。130多个矿点仅23个在开采
成本高 、税费多、企业缺乏活力,都成青岛矿泉水症结所在
崂山矿泉水从辉煌到没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青岛矿泉水企业一度也不少 ,就连青岛市饮料协会的前身青岛市矿泉水协会成立时,还吸引了65家企业参会 ,但是大浪淘沙 ,经过岁月的洗礼,站住脚的企业所剩无几。
据调查 ,目前青岛可开采矿泉水的矿点已达130多个,但是正在开采的矿点仅仅23个。也就是说,目前岛城真正生产矿泉水的企业少之又少。“非常可惜。”徐脉直很惋惜。
上述原因再加上错误的市场战略,使得崂山的矿泉水市场份额一直很小。徐脉直说,这还不是全国的市场份额,仅仅是青岛的市场份额,因为崂山的矿泉水在青岛以外几乎没有市场。
花岗岩出水少,打5眼井要建5个厂房
崂山的矿泉水业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始料未及,但是企业负责人也有苦水。“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盘点十大暴利行业,这其中就有矿泉水行业。”青岛崂山仰口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壮志苦笑一声:矿泉水企业活下来其实很难。
徐脉直也说,花岗岩地貌也有它的劣势,像是长白山一带为虎山岩地貌,每天可以使用的岩井多,开放的泉水也比较多。而花岗岩地区透水比较困难,打井也比较困难,要想大量出水,除非找到大的岩石裂隙。
徐脉直介绍说,在青岛水企业的矿泉水井中,每天的出水量能达到100吨的水井还很少,“能达到50吨就很不错了”。
“崂山矿泉的每个井口出水量非常少 ,打井的时候成本很是问题。”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姜明洪说,为了更大量地取水,他们一共打了五眼井,但是这五眼井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要建设五个厂房,每个厂房都要配备一套管理人员,资源成本、人力成本都非常高。
水源一污染,设备一夜就作废
在跟各位水企负责人交流时,姜明洪手里拿着不少材料。“现在这个行业太多部门管理,缴纳的税费也不少 。”青岛崂山仰口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壮志说,首先水企需要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这个为销售收入的4%,然后是矿产资源税,税费为3元一吨,然后还有水资源费等多种费用,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除此之外,水资源的保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姜明洪称。谢壮志听到后连连点头:“我们水厂附近有一条小河,小河的水量已经很小,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排放在了小河内。”发现后谢壮志便让工作人员去阻止那些居民,但是作为企业他们没有权力管这些事情,而且居民也不会听,长久来看 ,这对水企来说是毁灭性的如果水源污染了,花了上千万元投入的基础设备一夜间就作废了。
“青岛产品科技附加值太低了”
徐脉直直言不讳:现在青岛的矿泉水企业非常缺乏活力,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没有创新。
实际上,各个水企的负责人心里也都明白。
天地源水厂副总经理张宗良的手机里一直存着他在全国各地水企业参观考察拍摄的照片。其中一种叫做“巴马丽琅”的矿泉水让他印象深刻,“瓶身的设计就很有特点,人家的商标设计也是独具特色。”张宗良说,不像是青岛本地的矿泉水瓶身设计,无论是大桶水还是小瓶水,都是大红大绿的设计,瓶身也是毫无特点。
而大部分本地水企都十分注重水本身的质量,而忽视了对水的宣传,因此青岛的矿泉水一直都是本地特产,走不出青岛。
生产矿泉水的成本高昂,但是附加值太低,卖出去的水的价格也是低得可怜。“科技附加值太低了。”张宗良说,他曾经去日本参观,看到有水企打出“磁”的概念,附加了很多科技的东西,经过推广后,消费者都非常认可。变局
抱团发展为何那么难?
尽管困难重重,不过仍旧不断有新力量加入进来。
2012年,白树金和谢壮志收购了有二十余年历史的崂山仰口饮料有限公司,踏入了矿泉水这个行业,与谢壮志一样 ,岛城还有不少投资者也看好了这个行业。
“我做过很多个行业,听说饮用水行业是朝阳行业,没多思考便一脚踏了进来。”白树金笑着说,从2012年至今,进设备、付房租等各项投入已经达到了500万元,如果全部投资完毕,需要900多万元。入行一年多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白树金自我取乐说,一头扎进来就逃不出去了,头能不能拔出来还不好说,但是脚肯定是拔不出来了。
“现在国内的市场空间还比较大。”主打中高端路线的“中润半岛”是青岛知名的民营企业中能集团、海润自来水公司与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新公司的新产品。中润半岛饮料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李绍宏告诉记者,他们从国外引进了最优质的生产线,也在外包装上增加了不少时尚元素,现在该水仍旧在系统内部试推广,反响还不错。
与中润半岛一样 ,可蓝矿泉水从投产那一天开始就决定走高端路线。其董事长秦小文说,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投资了2亿元人民币,其中推广费用就花了4000多万元,“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电视台都有推广,像是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都能见到我们的广告,我们还请了大S代言。”秦小文的野心很大,不过收获也不小,截止到今年五一 ,他今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2011年一年的总收入。而且他声称他的水很被日本人看好,水中的钙镁离子比较多,这对老年人小孩的身体非常好,而定位中高端的可蓝矿泉水几百毫升就要卖到5元,玻璃瓶的水一瓶就要20元。
有野心的企业家不少 ,不过心事重重的企业家也很多。
近日来连开两次的“关于规范标准及行业健康发展研讨会”目的之一就是要将青岛的矿泉水企业集合起来,扭成一股绳子,大家合力发展,这是很多企业家的心声。“现在娃哈哈一年产值就有100多亿元,但是崂山所有的企业一年才生产50万吨,更别提销售收入了。”徐脉直说,崂山的水企力量都很薄弱,如果不联合起来,不抱团发展,想打出影响力不容易。
想抱团发展,徐脉直认为尽快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刻不容缓,这件事已经压在他心头很久。但是申请地理标志也就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出的水都可以称为“崂山矿泉水”,而非一家公司出品,由于个别公司一直不同意,这件事并没有实质进展。
徐脉直说他非常羡慕申请了地理标志的崂山茶,不过他也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届饮料协会可能做不到了,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下一届。
除此之外,青岛的矿泉水企业应该共同携手,将“矿泉水”三个字的含金量提高上去。业内专家认为,很多消费者对于矿泉水的认知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山泉水”、“纯净水”在市场上的名气太响了,大大超过了矿泉水的宣传力度。记者 王元孔 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