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啤酒行业为例:我国啤酒行业2012年总产量达4902万千升,比上年同期仅增长3.06%,连续11年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饮用量达36.2升,已经与世界人均饮用量持平,在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行业过渡到充分市场化的稳定增长阶段。
啤酒行业保持总量稳定,形成集团企业继续扩大、微型企业快速增加的产业格局,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进而推动行业效益相应提升。
葡萄酒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葡萄酒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应降低生产、营销、管理成本,全面提高普通餐酒的质量。
酒精行业若经济政策能够有所调整,则产业结构会进一步向好转变。
2013年酿酒行业将以“稳定”为主要特征,稳产量、调结构、促转型、重效益将作为全行业的工作重心,支撑行业稳定发展的消费主流支撑不变,但产销量增幅继续回落。
本期,我们继上期(4月30日)刊登白酒、果露酒、黄酒行业2012年运行分析之后,刊登啤酒、啤酒原料、葡萄酒、酒精行业分会对2012年各产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葡萄酒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国有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的统计,2012年葡萄酒产量138.16万千升,同比增长16.90%;工业总产值380.5亿元,同比增长11.25%;销售收入438.46亿元,同比增长14.39%;利润总额54.05亿元,同比增长4.76%;税金总额29.81亿元,同比增长3.02%。
2012年出口葡萄酒0.197万千升,增长7.88%。
2012年进口葡萄酒38.8万千升,增长7.31%。其中:2升以下包装的26.65万千升,增长10.39%;2升以上包装的12.16万千升,增长1.12%。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葡萄酒进口量前五位的国家为(2升及以下包装的)法国127449.36千升、澳大利亚33886.33千升、西班牙26678.69千升、智利20830.13千升、意大利19372.82千升;(2升以上包装的)为西班牙44148.03千升、智利40129.97千升、意大利11152.07千升、法国10290.67千升、澳大利亚8181.62千升。
行业情况分析
1、行业增速减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起,行业增速有所减缓,2007年至2012年,葡萄酒产量的同比增长比例分别为:37.05%、23.4%、27.63%、12.38%、13.02%和16.90%;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行业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从主要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看,增速明显减缓,有的企业则出现了下降;同样,进口葡萄酒的销售增速也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消费明显下降。
2、葡萄酒产业及产品仍是热点
产区政府、企业仍然保持对这个产业的较大热情和投入,苗木基地建设、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和栽培方式方面的研究已逐步引起重视;行业外的企业、资本介入葡萄酒产业的热度不减,在消费市场上,对高端葡萄酒产品的投资热度有所降温。
3、酿酒葡萄基地建设规模逐步形成,开始进入收获期
前几年,国内产区特别是新兴产区及企业较大规模地建设酿酒葡萄,现在基地规模正在逐步形成,并开始进入收获期。
4、产品进口高速增长的势头发生改变
从2006年起,葡萄酒的进口量明显增加,到2009年2升以下小包装葡萄酒进口量首次超过2升以上大包装产品;近几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升以上产品的进口处于波动状态,但2升以下产品一直保持较高增速,2009年-2011年的增速分别为58%、60.7%和64.99%;但2012年产品进口势头发生改变,总进口量增长7.31%,2升以下包装的进口量增长10.39%。
5、产品结构逐渐发生改变
近几年,葡萄酒产品的结构逐步发生改变,干白葡萄酒、半干葡萄酒等其它产品的比例仍不大,但干白葡萄酒的比重,在福建等沿海地区的部分消费区域,在葡萄酒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和发展潜力。2007年至2011年,干红葡萄酒的比例为:72.12%、72.78%、72.0%、71.24%、74.46%;干白葡萄酒的比例为:4.71%、8.67%、10.35%、10.64%、9.07%;半甜、甜葡萄酒的比例为:18.28%、14.13%、12.76%、13.71%、10.15%。
啤酒行业平稳发展
2012年中国啤酒发展虽显平缓与温和,但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相较保持了比较高的吻合度。啤酒产品是低价值的快速消费品,相比较其他酒类产品,更能反映出大众消费水平,具备普遍性和规律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预见性。
产量温和增长,中西部表现相对突出
2012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4902.0万kL,比上年同期(调整数4756.5万kL)增长3.1%(如按当年公布数4898.8万kL计算仅为0.1%),是近十几年以来,啤酒产量增幅最小的一年。产量净增长145.5万kL。人均占有量为36.2L,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饮料酒中,啤酒产量增幅依旧是最小的,远低于白酒和葡萄酒两位数的增幅,也低于饮料酒总量6.0%的增幅。在饮料酒中所占比例相比上年继续降低,为76.8%,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售价提高有限,略高于CPI涨幅
2012年啤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6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高于啤酒产量的增幅,在饮料酒中仍是最低的,kL啤酒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6%。啤酒产品在市场的议价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和其它酒类产品相比,差距较大,过度价格竞争态势依旧比较严峻。
国有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数量上不是最多,其销售收入所占比例是处于前列的,但是,增长幅度却是较小的,低于平均水平;集体控股企业虽为数不多,但其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多为中小企业的私人控股啤酒企业占销售收入比例不是最大的,但其增幅还是比较大的,高于平均水平,说明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好。
大型企业数量最少,销售收入占总额比例较高,增长较为稳定,符合规模化效益的特点;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数量比例相当,但增幅却大相径庭,小型企业高速增长,中型企业增长乏力。
原料价格较为稳定,经营管理费用提高
2012年我国进口啤酒大麦252.8万吨,比上年大幅增长42.4%,全年平均进口单价比上年下降了10.4%,平均每吨大麦价格309.0美元,年底价315.1美元(到岸价,来源:国家海关总署)。除1月份承继了上年末的较高单价,全年其他月份的进口单价基本处于温和波动状态。2012年进口成品麦芽1.4万吨,增长30.2%,平均单价同比下降17.3%,成品麦芽进口量一直不大,且进口单价也较为稳定,但近三年连续出现每年30%以上的增幅,据了解,进口的成品麦芽多为特种麦芽,基本用于微型酿造企业;进口颗粒酒花1444.6吨,比上年增长31.9%,平均单价上涨14.3%,基本都是香型酒花(进口国以捷克、德国和美国为主);进口酒花浸膏和液汁比上年下降了31.1%,平均价格下降了19.2%(数量较少,价格变动大)。
总体盈利水平低下,地区盈利水平波幅加大
2012年,我国啤酒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08.8亿元,比上年增长9.0%。kL啤酒利税比上年增长5.7%,其中税金总额增长12.3%,利润总额增长3.0%;kL啤酒税金增长8.9%,kL啤酒利润与上年持平。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0.2%,亏损额占利润总额的25.3%。从数据来看,2011年啤酒行业已处于“增量不增效”的状态,而2012年和2011年相比,不增效的态势有延续和放大的迹象。利润增长还低于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5.3%的水平。在原材料价格平稳的情况下,小幅提升的产品售价几乎被经营管理等费用完全抵消。
进出口贸易减少,体现市场需求变化
2012年我国出口啤酒19.4万kL,同比下降12.1%,出口额11234.3万美元,出口单价下降了2.2%;进口啤酒4.7万kL,同比下降27.2%,进口额5831.0万美元,进口平均价格下降11.6%。出口单价与进口单价之比,比上年上升了0.4%。
2012年啤酒产品的进出口和上年相比表现迥异,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是全球消费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全球性的出口贸易和消费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二是国内啤酒市场的消费总量增长趋缓;三是进出口啤酒总量不大,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从进出口国别和地区的情况上可以看出,啤酒出口国变化不大,仍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主;啤酒进口国发生了一些变化,之前一直占据进口国第一位的墨西哥已经被德国取代,体现出国内消费者对个性化、醇厚型特色啤酒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
新增产能多于产销增长,扩张预期趋于减弱
2012年,各大集团的扩张步伐明显减弱,不仅没有收购兼并案例,且新建和改扩建工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明显要弱于上年。2012年行业净资产增加168.2亿元,负债增加73.3亿元,资产负债率相比上年降低了0.9个百分点,说明行业资本结构有所改善,也间接显示出投资减速的迹象。即使如此, 2012年新增的产能仍然达到了443万kL,是产销净增量的三倍。新建和改扩建的在建项目(约600万kL)在未来一、二年也会陆续投产,如果没有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作为支撑,那么,市场竞争将会更为惨烈。毕竟,影响消费市场的变量明显要多于啤酒产能扩张的变量。
啤酒原料保障行业需求
2012年,虽然全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但在我国啤酒原料行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仍然顺利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保证了我国啤酒工业原料正常供应;同时,也保障了国内外啤酒大麦种植者的利益。
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2012年我国啤酒原料行业在保障供应,消化农产品方面基本表现正常,但是行业企业在国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整体运行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行业企业开工不足、企业效益低、市场低价竞争等。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而且也很复杂,有体制方面的问题、有历史问题(即先天性不足),有技术层面问题,也有市场方面问题,总之,问题较多,需要具有足够耐心和相当长的时间研究解决。
2012年的行业情况分析
(一)啤酒大麦
2012年我国啤酒大麦在全国农产品大丰收的背景下,表现出“量价齐升”的特点。2012年我国的啤酒大麦总量约为407余万吨,其中国产啤酒大麦约为154万吨,进口啤酒大麦为252.8万吨,国产大麦约占37.8%,进口大麦约占66%。但总量较2011年的270万吨,约上升50.7%,国产大麦较2011年的92万吨,约上升67.4%;进口啤酒大麦较2011年的177.6万吨,上升42.3%。总体来看,总量提升幅度较大,但是需要强调,单纯看这个数字无太大意义,因为受大麦供给、企业库存、国际油价、粮价等多种因素有关。
国产啤酒大麦虽然总种植面积少于2011年,但受气候的影响,单产水平普遍提高,因此供应量反而增加。
2012年我国大麦的种植面积为1903万亩,其中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为623.2万亩,较2012年的716万亩,下降13%。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内蒙古、甘肃、新疆、云南等地,湖北、河南、浙江也有少量种植。2012年国产啤酒大麦供应总量约为154万吨。
2012年我国啤酒大麦种植情况几点说明:
(1)种植面积
以江苏、云南两省为主的冬啤酒大麦品种种植面积虽然较大,但因质量问题及饲料的需求大等原因,我国冬大麦的一大部分产品转为饲料,云南省最为明显。
(2)种植品种
比较各产区众多的品种,以甘啤4号、甘啤6号、垦啤麦7号、垦啤麦9号、苏啤4号、S500等品种更显优质与高产、稳产。
(3)种植区域分布
以甘肃河西为主的西北灌区,因为农民对种植业的比较效益的诉求,导致一类地区面积锐减,啤酒大麦主要集中在二三类地区(即海拔1800-3000米区间)。
(4)销售价格
2012年我国国产啤酒大麦的销售价格较2011年有所回落,整体价格水平低于2011年,并呈现出由低向高的态势。
2、进口啤酒大麦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我国共进口啤酒大麦252.8 万吨,CIF 均价为309美元/吨。
(二)啤酒麦芽
2012年,在国际大麦供应价格高位运行、国内大麦供应不足背景下,我国麦芽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麦芽的生产任务,完成了啤酒企业的合同约定。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行业企业实际生产麦芽约为300-350万吨,截止2012年底,企业库存约占30-40%,目前估计约20-30%。此外,2012年麦芽出口量约为27万吨(数据勘误:实际为29万吨,来源:啤酒工业信息网 www.cnbrewing.com),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
企业开工率不足是目前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中小型企业占了大多数。2012年甘肃省的45家麦芽企业仅12家开工生产,新疆12家麦芽企业仅4家生产,江苏省29家约有10家生产,河南省23家仅4家生产,其他省份如山东、浙江、湖北、黑龙江、云南等仅有少数开工生产。
(三)啤酒花
2012年我国啤酒花行业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势力的夹击下基本保障了对啤酒行业的啤酒花供应。
2012年我国啤酒花总的种植面积约为6.5万亩,较2011年的7.5万亩,下降约1万亩,干花产量约为8500吨,较2011年下降约2000吨。
而近年来,受我国啤酒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国内手工精酿啤酒行业的蓬勃发展,给啤酒花带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对国内啤酒花生产企业经营思路带了新的冲击。
在香型啤酒花市场,一些国际知名的酒花产地和啤酒花加工企业纷纷登陆我国,寻找产品代理,甚至直接成立机构,这对国内啤酒花生产企业在市场和经营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国内广大啤酒花生产企业,要勇于面对挑战,积极调整经营思路和产品结构,虚心学习国外酒花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营销策略,尽快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苦练内功为核心,重视产品质量,重视食品安全,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自己的经营天地。
酒精遭遇历史困难时期
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内需不振的大环境下,2012年是酒精行业多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2012年我国酒精行业发展情况 1、酒精产量增速大幅回落 2012年全国发酵酒精产量820.62万千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比去年同口径统计产量793.20万千升增长3.46%。 2、酒精进出口总量变化不大 2012年全年累计出口酒精为4.4962万千升,比2011年全年累计出口4.333万千升略有增长,应该说基本维持在与原来的水平。2012年全年累计进口酒精为1.5308万千升,比2011年全年累计进口0.531万千升有一定增长,应该说增长量不大。 3、酒精行业各项经济指标水平保持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快报,2012年全年工业总产值为705.56亿元,同比增长14.03%; 工业销售产值678.40亿元,同比增长12.39%; 主营业务收入693.62亿元,同比增长11.86%; 主营业务成本599.52亿元,同比增长13.26%;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6.80亿元,同比增长26.36%; 利润总额38.00亿元,同比增长15.56%; 应交增值税17.87亿元,同比增长24.36%。 2012年酒精行业发展基本特点 1、酒精产量增长,增速大幅下降 2012年全国发酵酒精产量较2011年增长3.46%,较2011年比2010年增速11.45%下降了7.99个百分点。2012年五家燃料乙醇产量206.5万吨,比2011年增长率6.58%,较2011年比2010年增速3.84%有所提升。 2、全年酒精价格持续下滑 在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现阶段,中国经济走到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在我国出口贸易大幅下滑、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受我国发酵酒精产能严重过剩和酒精市场下游需求不足的双重影响,全年酒精价格从2012年初6600元-6900元持续下降到四季度的6000-6400元,生产企业的停产率不断扩大,有的企业停产近一年,有的企业只能处于半开工状态,较少企业能维持全年满负荷运行。 从酒精生产主要原料上看,全年玉米和木薯价格比较平稳。 玉米价格全年在2200-2400元/吨之间波动,平均价格在2300元/吨左右,全年基本保持振荡偏强格局,但总体同比上涨水平是最近三年来最低的一年。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木薯消费需求有所减缓,木薯价格全年在1900元/吨上下波动。糖蜜价格则稳中有降,平均由最高1000元/吨降至年底的700元/吨,对南方酒精价格形成不小的冲击。 而副产品DDGS价格从年初的1700元左右/吨持续上涨到四季度初的2300多元/吨,年底回落到2100元左右。 3、酒精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维持较低水平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看,2012年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仅维持在5.6%的水平。全行业酒精生产企业只能维持较低的生产利润水平。不少中小企业在亏损、保本或微利的局面下生产,吨酒精利润从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有的企业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利润,也只能保持吨酒精百元利润水平。全行业开工率和利润水平是近几年最低的一年。 4、行业公平竞争局面远未形成 我国酒精行业基本形成北产南运的局面。北方主要生产原料玉米及木薯供给充足,形成了吉、黑、豫、苏、鲁等酒精主产区,在原料竞争上基本公平。加工成本上,除了个别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成本稍高外,基本差别不大,但劳动力不再廉价,且创新性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近几年来,在国人对环保工作的持续重视下,酒精生产企业的排放状况大幅改观,基本实现达标排放。而行业企业最需要实现的公平竞争方面是在税负成本上。有的地方政府税收政策执行严格规范,按照实产实销征收。但不少地方政府实行定税或包税方式而不是按实际产量来征收,不缴税部分可有几百元的利润,使这些企业形成了竞争优势,这就形成了行业严重不公平竞争的格局。因此,协会多年来一直呼吁取消酒精消费税来规范行业竞争,淘汰行业落后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