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用午餐:由前去就餐的人提前买下一两份快餐寄存在店里,让有需要的人免费领用。深圳待用午餐发起人尹小龙表示,他希望通过待用午餐项目,让受助者感觉到尊重和平等。
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吃饭又忘了带钱,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耗尽了身上的所有积蓄,连饭钱都给不起了,怎么办?若此时你来到提供待用午餐的餐馆,就能领取一份免费的午餐。
近日,位于锦绣中华民俗村的一家酒吧推出了深圳首个待用午餐供应点,由前去就餐的人提前买下一两份快餐寄存在店里,让有需要的人免费领用。深圳待用午餐发起人尹小龙表示,他希望通过待用午餐项目,让受助者感觉到尊重和平等。
对于待用午餐的出现,不少市民都认为理念很好,但若运作体系不完善,人们的爱心很容易被滥用。小鸭嘎嘎公益基金发起人冯晓认为,一个好的项目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还要有可持续的流程,这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进展
午餐全部被领走初步面向深南路清洁工
“今天第一天,有回锅肉饭,西红柿鸡蛋饭,香干西芹肉丝饭,还有汤,领餐路线请看图片,从上图到门口的路线照片。来晚了饭就没了,亲。”日前,位于锦绣中华民俗村的榕园酒吧在微博上发出公告,成为深圳首个待用午餐供应点。
“待用午餐”的概念类似于欧洲的“待用咖啡”,“待用咖啡”是指在咖啡馆消费的人提前多买一两杯“寄存”在店里,若贫困人群或咖啡爱好者表示需要“待用咖啡”,店家就可以让其享用此前人们已经付过钱的“待用咖啡”。
而在中国,吃饭则是更为迫切的问题。“待用午餐”的主旨是希望前去快餐店就餐的人,提前买下一两份快餐寄存在店里,以便提供给流浪者、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或急需吃饭的人。目前,已经有北京、重庆、郑州、兰州、南京等地多家餐厅加入。
不过,由于推广初期知晓度低,酒吧的首次盛情邀请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但酒吧老板也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首日推出的5份待用午餐,均由酒吧出资提供。而原则上,待用午餐应由顾客在消费时多买几份存在店里,等待有需要的人领用,店家无需承担成本。
对于待用午餐的首日遇冷,有市民认为,真正有需要的人并不会通过微博获取信息,推广的渠道值得商榷。对此,酒吧也极力向附近有需求的人群宣传,通过清洁公司的负责人,让清洁工们知道这个活动。
“深南路上的清洁工作量很大,清洁工的薪资很低又不提供午餐,而附近的餐馆又少。在榕园酒吧推出待用午餐,初步希望能解决附近清洁工的吃饭问题。”尹小龙告诉记者,虽然推广初期民众知晓度低,但他相信该酒吧的努力会有成效。
实际上,推广的效果也渐渐显现,待用午餐推出第三天,有两个环卫工人前来领餐;第四天,提供的所有午餐都被领走了。该酒吧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每天支出数百元,提供几十份待用午餐。
虽然初步推广人群为附近的清洁工,但酒吧并不会专门验证领用快餐的人是否真的需要,他们还是相信恶意占便宜的人占少数,“我相信很多人把尊严看得很重。”酒吧老板如是说。
理念
有需要即可领用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一个公益项目的顺利开展,要有理念、执行力和透明度,但我渐渐感觉到,让受助者感受到尊重和平等,是更重要的因素。”尹小龙说,待用午餐的形式能形成商家、捐助人和受助者之间的三角关系,而捐助人和受助人之间互相不见面,让受助人更有尊严。
在微博上,尹小龙的认证身份是野百合公益联合会理事、知名艺术人,他还是深圳待用午餐发起人和多个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在多年的公益生涯中,他常常看到捐助者对受助者施舍般的态度,“这种恶习一定要改”。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有人给小孩子捐了两个文具盒,还让孩子拿着文具盒一起拍照,还问小孩子:“你有什么愿望,我们是特地来看你的。”而学校的老师还在一旁指导,让小孩子拍照的时候面露笑容。
“其实小孩子会不好意思,甚至觉得丢脸。”在尹小龙看来,如果尊重他们,捐助人捐东西的时候,就应该说这是送给他们的礼物,“而不是一种施舍”。而待用午餐,就能避免捐助者和受助者见面的尴尬,也是对受助者的尊重。
此外,待用午餐还针对有急需的人。“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比如来深圳的大学生,没找到工作,没有住处没钱吃饭,又或者离家出走或是被偷了。”尹小龙说,有些人在无助时选择抢劫或偷盗,但如果能通过待用午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社会会变得更好。
对于待用午餐的公益模式,人们在拍手叫好的同时,也质疑此举是否为酒吧的炒作。尹小龙告诉记者,他在深圳发起待用午餐,初衷是整合社会资源,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而不是一家机构自己掏钱做,榕园酒吧只是第一个参与的机构,“酒吧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
他的设想是,在深圳的每个区域都能设置一个放餐点,每个点都有爱心人士认捐,每天中午能提供一两百份甚至更多数量的待用午餐。他希望能注册一个社会组织,由爱心企业家来运作。
质疑
善心被滥用了怎么办?
然而,在社会信任度下降的现在,民众更担心的是,善心被滥用了怎么办?万一餐馆老板私吞捐款,客人买两份待用只放一份餐,或者将过期的快餐作为待用呢?万一有人来混吃混喝呢?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坏人,如果一个餐馆的老板将捐款据为己有,那他肯定连快餐店都经营不好。”尹小龙表示,待用午餐可以采用待用咖啡的方式,顾客多买几份饭,就在墙上贴几张纸条,有需要的人只要拿着纸条,就能领用待用午餐。
在尹小龙看来,培养互助理念比事情本身更重要,而项目在起步阶段,需要接受民众的批评和质疑,他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流程。
市民热议
莫让爱心被滥用 运作体系待完善
对于待用午餐的出现,不少市民都认为理念很好,但在社会现实的冲击下,若运作体系不完善,人们的爱心很容易被滥用。
“好事情,温暖人心的"待用",不过我还是有点小小的担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有好吃懒做的人天天来领怎么办?因为看到太多的好事最后没有好的结果。”@深圳大耳佛说,只有把好事做好,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让“待用”成为深圳这座有爱的城市的一种常态。
“只要本身有一定经济基础,在这样活动中也亲身收益,相信大家会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的。”赵小鸣是华侨城片区的白领,他认为,待用午餐要挖掘潜在的预付人群,以及有诚信有担当的餐饮商家,才能帮助大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待用午餐的服务才能持续。
对于榕园酒吧如今自己出资提供午餐的做法,@宏爱餐饮推广骆颖颖认为,作为酒吧,顾客存放的待用餐可以是三明治,可以是意粉,甚至可以是可乐与啤酒。凡是待用餐都是已收账款,公示在门前的水牌上,需要的人看见后来领取,店方无需另行制作特殊产品增加营业成本。
业界探讨
项目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待用午餐项目是很好的创新和尝试,应该给予时间和宽容。”小鸭嘎嘎公益基金发起人冯晓认为,一个好的项目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还要有可持续的流程,这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冯晓表示,商业项目有其运作规则,公益项目亦需要管理和规范,给社会上关心项目的人一个交代。在食物供应方面,要对参与的店家有约束。在推广方面,捐助人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但对于真正有需要的人则需要通过线下渠道推广。
“在西方,由于文化理念和宗教背景的支撑,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但是在国内,人们更强调信任,而我们考虑一件事情,不是先去信任它,而是怀疑它。”冯晓表示,待用午餐和地铁里的应急伞类似,都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待用午餐的网上展示和推介。网络截图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