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银监会近日对银行同业风险进行摸底--消息

2013-04-18 09:522860

路透香港4月17日 - 两位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银监会近日要求各家政策性银行及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5月8日前上报同业敞口的风险管理情况,因同业风险或被纳入大额风险敞口限额。这给近年来靠扩大同业资产来维持规模高增长的各家银行有所警示。

 

消息人士表示,这是银监会针对集中性风险的一次摸底,与此同时,国际大额风险监管标准拟于近期进行修订,同业(包括银行、证券、基金和信托等金融机构)风险敞口被建议纳入大额风险敞口限额约束范围,要求最大单家同业敞口不得高于银行一级资本(或核心一级资本)的25%。

 

基于上述原因,银监会开展此次调查,亦想了解中资银行的同业大额风险敞口情况。

 

路透目前已联络银监会,但暂未获得回应。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同业资产大幅扩张推动了银行规模的高速增长,2012年,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增速18%,环比2011年提高2%。大多数银行同业资产增速均超过贷款增速。申银万国此前预计,2012年同业资产增速将达到62%,占比也将由2011年的11%提升到15%。

 

通知还称,如中国监管层同样采用“最大单家同业客户风险敞口不超过核心资本净额(核心资本充足的分子)的25%”,各家银行要上报这项政策会对该行业务经营造成哪些实质性的影响。

 

“银监会让我们5月8日之前上交这些情况,并还要各家银行梳理出最大的五家同业敞口数据,之前集中度管理主要是针对非同业的,如《商业银行法》规定任何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其自有资本金的10%,而同业间的交易则一直处于贷款集中例外规定。这应该也能代表监管层在同业风险方面有所谨慎。”一位国有大行金融同业部人士称。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今年3月底公布了测量及控制大额风险敞口的监管框架建议。并提到从金融危机中得到的关键教训之一是一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实质性损失可以引发对其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的影响,有此可能会对全球金融稳定带来潜在的灾难性后果。委员会认为大额风险敞口框架这个工具可被用于缓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由此支撑金融稳定。

 

在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中国各家银行为降低资本消耗,规避贷款额度限制、存贷比考核、资本及拨备要求等监管,都在努力降低信贷类资产,提高同业资产的比重,市场普遍预计,金融创新会使未来银行同业业务得到继续高增长。

 

中国严格坚持单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金额的10%,加上关联企业,整个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15%。银监会前任主席刘明康曾公开表示,“这一限制在全球来说,也是最为严格审慎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