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四日刷新历史高点 报6.2342

2013-04-17 10:581690

  中国货币交易中心授权公布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2342,人民币中间价比昨日升值66点个基点,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四日刷新历史高点。

  昨日,美联储副主席耶伦指出,美联储为利率政策措施设定指引“门槛”的做法,实际上已对美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言论表明,美联储将维持现有的政策不变。美国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重申了对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的支持。美联储官员宽松态度使美元指数快速下滑,并跌破82关口。

 

  中国相对乐观的经济前景是人民币升值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美国持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整个经济有一定复苏但很微弱,而欧洲等其他经济体状况也不怎么样。比较而言,中国经济虽然有问题,但在投资者看来,其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近1,300亿美元,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单季增量新高,2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2954.26亿元,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势头再现升温迹象。

  人民币升值挤压了对外外贸的利润空间,使出口企业压力倍增。山东一外贸企业经理说,目前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升难以压价,下游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提价空间也很小。贸易商只能独自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利润空间不断挤压。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只能看着市场被别人抢走。

  以下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6.2408元,1欧元对人民币8.141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4372元,1港元对人民币0.80399元,1英镑对人民币9.5416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6.4443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6.0957元,人民币1元对0.49048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5.0707俄罗斯卢布。

  ———————

  人民币汇率被动升值难持续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频频刷新汇改以来新高纪录,即期汇价从去年8月以来已上涨约3%。无独有偶,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近半年来涨幅更是接近30%。值得注意的是,与2005年汇改后的两轮升值相比,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引发的资本流入,给本轮人民币升值贴上了醒目的“被动”标签。也正因如此,本轮人民币升值在时间和空间上注定都难以走远。

  回顾2005年汇改以来的升值历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历时三年,期间以中间价计算的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约19%。此后,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中间价围绕8.30窄幅波动长达两年。

  此轮升值的基础,一是出口高增长带来一般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该阶段我国出口月度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一般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达到10%;二是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的背景下,包括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热钱”等在内的国际资本持续流入。该阶段我国GDP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同期美元/人民币1年期NDF报价反映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保持在3%以上,2008年8月初甚至一度接近13%。

  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6月重启汇改至2011年11月,历时一年半,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约8%。此后的近一年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虽一度创下6.2670的汇改新高,但总体仍围绕6.31展开双向波动,且区间波动幅度在800个基点以内。

  该阶段人民币升值的基础与上一轮较为相近,但仍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共同点在于,出口增速重现20%以上的高增长、GDP增速反弹至10%左右、外汇市场重现人民币升值预期、以“新增外汇占款-FDI-贸易顺差”计算的热钱流入规模大增。变化之处在于,一是,出口增速反弹得益于基数偏低,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实际上在下降;二是,经济增速低于第一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仅在2%上下波动;三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联储接连推出量化宽松引发的流动性溢出,成为热钱流入我国的又一大促因。综合来看,虽然该阶段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基本面基础明显不如上一轮牢靠,但外围量宽对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正因升值背后增添了被动的成分,第二阶段人民币升值持续的时间和幅度均远不如第一阶段。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重新回落、海外唱空声音渐强,本轮人民币升值也随即告一段落。

  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10月至今,历时已超过半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约1%。从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基础来看,内外因素所占的权重进一步发生着变动。内因方面,支持本币升值的基本面数据在上一阶段基础上继续走软,出口增速波动明显、3月份仅为10%,对外贸易顺差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跌至4%的国际收支平衡标准之下,GDP增速则下滑至今年一季度的7.7%;外因方面,海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长期呈现为贬值预期。不过,虽然前述支撑继续呈现衰落迹象,但在美联储量化宽松仍在继续的同时,日本央行推出变本加厉、风头盖过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措施,使得热钱流入我国的势头不减,并成为推升人民币币值的最大推手。

  对一国货币币值形成根本支撑的始终是其自身的经济基本面。综合而言,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毕竟在国际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人民币仍具有长期升值的动力,但在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调结构背景下经济增长中枢稳步下移,人民币已经不具备短期内大幅升值的基础,而考虑到美国经济复苏使美元具备了中期走强的基础、热钱流动有可能快速转向美元资产,本轮由外部因素促发的人民币升值之旅随时可能到达终点。(中国证券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