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商品徘徊在现实与希望之间

2013-03-13 09:572780

  对于经济全面复苏寄予的美好希望一度使国内国际商品市场在去年12月到今年1月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涨行情。但是,在希望难以快速实现,前景还需时间来兑现的当下,商品市场遭遇了“现实危机”,一场“倒春寒”几乎抹去了此前50%的涨幅。

  虽然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迹象越见清晰,经济复苏前景值得期待,但是对于全球商品市场而言,徘徊在现实与希望之间,价格呈现大幅震荡依然将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

 

  水温渐暖

  从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在经历多年的严寒之后,2012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呈现复苏迹象。

  从欧洲来看,欧洲央行的积极干预,使得欧洲债务危机呈现明显好转的迹象,希腊问题不再是时常困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一个顽疾了。虽然目前来看,欧洲债务危机彻底解决尚待时日,但是其适度的缓解为欧洲实体经济走出衰退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从美国来看,美联储抛出第三轮和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其效果虽然相对于前两次而言打了一个折扣,不过政策的出台依然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美国非农制造业指数呈现较好的增长,失业率数据也出现了较好的回升。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各项经济数据呈现增长态势,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小阳春”,新型城镇化建设序幕的拉开,则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期的动力。

  全球经济状况的改善,使得商品市场,特别是工业品市场在去年底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幅上涨行情。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国内工业品期货平均涨幅超过10%,焦炭、玻璃、塑料等品种涨幅甚至达到30%。

  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表明市场资金看好未来。而从长期来看,商品价格的涨跌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预期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推升商品需求。

  “商品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现价格,因此商品价格的变化往往先于供求关系的转变。2008年危机爆发之前,商品价格其实已经率先下跌。去年底商品价格的走势,反映出市场对于未来的良好预期。”上海大陆期货分析师高严荣指出,“不过,从去年底商品市场整体的变化来看,工业品强劲、农产品相对较弱,表明投资者并没有盲目乐观地预计全球经济就此会出现持续的繁荣。”

  春寒料峭

  如果将商品期货市场的涨跌划分四季的话,那么全面大幅上涨可以看作夏季,在此之前则是处于乍暖还寒的春天。有市场人士就指出,目前的商品市场正在经历忽冷忽热的春天。

  2月中旬以来,持续火热的商品市场迎来一轮快速下跌行情,进入3月之后,价格下跌的势头依然没有减弱的迹象。此前涨幅较多的工业品则成为本轮下跌的“重灾区”。

  以国内的焦炭期货为例,去年12月初价格在1560元/吨,今年2月初,涨至2060元/吨,涨幅32%。而到3月初已经跌至1770元/吨附近,跌幅接近15%。

  和焦炭类似,本轮的下跌行情中,工业品期货价格去年底以来的涨幅基本上都削去一半。

  而与商品价格相伴的则是宏观经济数据的疲软。

  从中国的情况看,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环比回落1.7个百分点。国内经济强劲复苏势头没有得到延续。

  国外方面,欧元区最新公布的失业率为11.9%,创下历史新高,且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美国民主、共和党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就削减预算方案达成妥协,此前两党协定的“自动减支”机制被迫启动。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要在未来九年削减财政支出1.2万亿美元,其中2013财年(2012.10~2013.9)削减850亿美元,这为该国经济的持续复苏蒙上阴影。

  “经济水暖,商品先知”,那么当经济数据疲软,市场投资者良好的预期受到打击之时,商品价格则会适当地回落。上海一期货私募负责人指出,“商品价格这种大起大落的走势表明,目前市场投资者的心态并不稳定,对于后市的变化市场依然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因素在于,多数商品的供求基本面依然较为疲软,因此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美好预期依然难以成为价格上涨的持续推动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7月4日大连粳米期货行情

0评论2024-07-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