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分析人士称是春节因素推高了2月份CPI

2013-03-12 14:213700

  分析人士称是春节因素推高了2月份CPI

  作者:吴力

  春节期间,食品需求较旺盛导致价格上涨,加上此期有一轮成品油价格上调,对蔬菜运输成本等产生推波助澜作用,年后务工者返城上班、住房需求较大、房租价格产生波动等因素也共同推高了CPI。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比1月猛涨了1.2个百分点,为去年5个月来的最高值。这一数字高于此前市场对2月CPI为2.9%的预期。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推高了2月份的CPI。但是,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投资等推动CPI的系统性因素后劲不足,3月份的CPI或将发生回落,全年不会进入“通胀时代”。

  季节因素推高CPI

  2月份,对CPI贡献最大的仍然是食品价格,此次同比上涨达到6%的高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中涨幅最大的是鲜菜价格,达到1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34个百分点。此外,水产品、肉禽及其制品、粮食、鲜果及油脂价格涨幅均较大,分别为7.7%、5.3%、5.1%、3.7%和4.7%,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2、0.4、0.15、0.08和0.06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居住、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和烟酒及用品的价格涨幅均在1%以上,分别为2.8%、2.1%、2%、1.8%、1.6%和1.1%。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带来的影响是CPI上涨的主要原因。王剑辉表示,春节期间,食品需求比较旺盛导致价格上涨,加上此期有一轮成品油价格上调,对蔬菜运输成本等产生推波助澜作用,年后务工者返城上班、住房需求较大、房租价格产生波动等因素也共同推高了CPI。

  除了食品价格上涨之外,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春节期间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非食品价格上升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家庭服务价格的上升;同时,节日期间消费偏热也带动了衣着、交通等价格的上升。

  此外,翘尾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在官网上指出,在2月份3.2%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因素约为2.1个百分点,另外1.1个百分点则被翘尾因素占去。

  可以实现调控目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CPI变动体现着明显的季节性,从近5年价格变动情况看,春节所在月份的CPI环比一般都比较高,平均上涨1.5%;次月则会发生回落,平均降幅为0.3%。

  王剑辉预测说,2月份CPI上涨主要是受季节性波动因素的影响,而非系统性因素导致的。所以3月之后的CPI应该会下降,全年CPI将大致呈现前半年偏高、后半年下降的“前高后低”走势。

  王剑辉指出,从根本上而言,系统性上涨的因素作用并不明显。在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几大类主要影响PPI的大宗商品中,要么涨到一定程度,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要么表现平淡,这也正是2月PPI下跌1.9%的原因所在。王剑辉判断说,PPI即便上涨,涨幅也不会太大,因此从根本上保证了CPI没有大幅上涨的动力。

  “猪周期”是否会对CPI造成影响?对于这一人们关注的问题,王剑辉表示,春节期间,猪肉既要用于食用又要用于加工储藏等,需求量是最大的,但猪肉价格不升反降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04个百分点。接下来猪肉需求将减弱,甚至有可能进入价格下降的通道,“猪周期”对CPI的影响会逐步减弱。

  就全年而言,王剑辉分析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这一目标仍是合理的,实现起来问题不大。王剑辉表示,CPI数据之所以不会大幅上涨,一是因为CPI是一个同比数据,这一目标是在考虑去年基数的基础上确定的;二是货币政策稳中趋紧,投资不会出现大幅快速增长的现象,经济会呈现缓慢回升的态势。

  (编辑:商报网 www.shangbao.net.cn)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