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
众慧整合艺术自疗中心首席导师
黄家良
吐槽成为一种时尚:蛇年春晚蔡明的小品,以“毒舌”吐槽获得观众喜爱、网友追捧;平常一些“秀智商下线”的电视剧,只要被人一吐槽,反能收视飘红。
吐槽者也以毒舌为快感,吐得越恶毒越引人关注。不仅如此,本身充满“正能量”的东西,总遭遇戏谑“吐槽”,由“正”变“负”才引发关注。
为何仿佛人人“不吐不快”,人人以毒舌为快感呢?平心静气、客观中立的我们哪去了?警惕,吐槽污染正在蔓延……
现象 吐槽,不毒舌不过瘾
会吐槽,才会红火
春晚后,网友不是评价什么节目好看,而是第一时间总结出了“十大毒舌台词”,其中,由蔡明、潘长江主演的小品《想跳就跳》贡献了五条。这个小品被网友誉为蔡明近几年最好看的小品,她演的“毒舌”老太太从头到尾不停地吐槽,对朱军说“别煽情了,我哭不出来”,对李咏说“让你脸短点你习惯吗”,对毕福剑说“管谁叫阿姨?满脸褶子还卖萌”,“国标?我看你像鼠标”“生命在于静止,你看王八都活多少年了”,“人是微缩的,心是猥琐的”被人奉为金句。
草根要红,吐槽是条捷径
微博红人“留几手”吐槽吐红了,这个草根微博的拥趸数众,吐槽女人、吐槽一夜情、吐槽同学聚会,如“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的前提是:哥的兜里一直有红票”“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人,哪里都好,可是你和他走在一起,就是感觉缺点什么。实际就是缺钱”。
他屡次上榜“热门微博”,动辄几千的评论量、转发量,它以“毒舌”为特色,因毒舌而受追捧。
吐槽借助流行载体
有些作品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却总遭戏谑“吐槽”。近日,一段以梦想为主题的广告视频在微博上火了,它“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等台词很励志,最后一句话是“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我是……,我为自己代言”的句式不断被套用。网友还套用此句式,狠狠地吐槽了歌唱家李双江儿子李天一案件:“你只知我会飙车打架,却不知我会聚众轮奸”、“你可以唾弃我的年轻,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我叫李天一,我为全家代言”。
此外,网友模仿的段子频出,表达了对自己的不满。如“你只看到我的分数,却没看到我的岁数。我是小学生,我为自己代言!”“你只看到富帅的中华,却没看到屌丝的红塔。我是屌丝,我为自己代言。”“你只看到我的单身,却没看到我的努力。我是单身,我为自己代言!”
(下转15版)
(上接14版)
心理分析
吐槽是压力的廉价出口
统计发现,吐槽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对所不满的内容吐槽吐槽环境、吐槽不满的人、吐槽遭遇、吐槽不合理的现象等,宣泄自己的情绪。众慧教育咨询中心首席导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黄家良分析道:“吐槽是一种以恶心为时尚,以毒舌为快感的社会心理现象。公众热衷于吐槽,爱看吐槽段子,并不是那些东西真有什么好,而是自己的压力需要出口。”
其深层源头在于社会丧失公平,人被压抑得难以喘息。当人压力过大时,就需要释放,而释放压力最经济的方法就是“齐齐吐槽”。不仅自己吐槽,当他看到越毒舌的东西,越会引起共鸣,越会起哄。
吐槽是坏情绪污染源
黄家良表示,吐槽虽是一种“至经济”的释压方法,但却贻患无穷。“情绪是会传播和感染的,过多的抱怨和恶评并不是一种前进的动力,而是一种破坏力,这种破坏力影响的不仅限于一个小品或电视剧,而会令人更加厌恶社会,更易放大社会的负面问题,人心更加浮燥,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的健康。”
可见,吐槽不是一种正常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也不是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解压方法。为何它有这么大的魔力、魅力,让大众关注、参与,乐在其中呢?黄家良认为:“人总有一个惰性心理,总以最容易最不花成本,又合群的方法为首选方法。”
当下痛快 但埋下更多隐患
总的来说,吐槽是一种对事物不满而又无能无力,无奈、一厢情愿地宣泄不满情绪而获得心理慰藉的方式。
吐槽看似让你痛快了,压力得到释放了,但治标不治本。“有时候只是将不满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而不是消除。一段时间后,当你发现这种方法再不能释缓压力,就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黄家良说。
凑吐槽热闹 变得不快乐
“独吐槽不如众吐槽”,有的人乐于吐槽,还有的人乐于看吐槽,“好玩”、“流行”、“大家都聊这个”是理由。有个视频网站颇受追捧,因为它在画面的上端,会显示网友的同步评论,参与者甚众,无疑大大增加了吐槽的乐趣。有个电视剧制作粗劣,有人一边观看,一边跟朋友在网上“同步”吐槽,她看电视的乐趣不在电视,而在吐槽。
“确实人吐槽属于盲目从众,自己觉得好玩就跟着玩,没有多久,他就会发现自己开始有很多抱怨,看不顺眼的东西也多了,这样,他快乐指数就会下降。”黄家良表示。
解决之道
正面的释压:健康的身体+明辨的思维
重压之下,人们会出现莫名的焦虑、抑郁、烦躁、思虑多、睡眠不佳、脾气暴躁等症状,并且长时间不能缓解。诚然,吐槽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当压力压身时,有它总比没有强。可“吐着吐着”,人就消极了,在散播“负能量”,要紧急叫停。
与“负能量”相对应的是“正能量”。这个社会正能量本就稀缺,而更可怕的是吐槽常常秒杀正能量,“破坏只需一秒,建设需要1年”。充满正能量的释压方式是什么呢?
黄家良表示,正能量的培养来源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正能量的基础;二是思维,没有思辨能力的人无法生产正能量。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你可以尝试着从以下方面调节:
自己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夜生活,改变迟于12点睡觉习惯。
学习健康的养身方法,远离高危食品,停止进食垃圾食品。
懂得调整心态,远离负性情绪高的人群。
让自己有一个真正的信仰。
以到海滩晒太阳为首选释压方式。
学习思辨,令自己更加客观。
情绪是因故事而起,所以每一个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学习把故事与情绪分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缠情绪。黄家良表示:“没有一劳永逸的释缓压力的方法,因为真正减缓负性压力才是根本之道。当你处在困境中,明白需要的是有效的心理外援,而不是单一的把情绪压抑或逃避,自我挣扎或自我麻醉。”
专题采写:信息时报记者 徐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