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情回顾
二月份的PVC走势主要是围绕着春节假期的主题运行,由于节前备货的影响,PVC在一月底起,价格稳步抬升至6800元/吨。但随着假期的临近,现货企业减产或停产,加上期货上部分资金的回撤,使得PVC在进入2月后,开始出现回落。节后前三个交易日,因乙烯法原料价格的上涨,PVC期价略有上抬,但在美联储议息会议传递出提前终止资产购买计划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出台的房地产新国五条遏制楼市回暖等利空因素的影响下,PVC跟随大宗商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挫。笔者认为,近期PVC仍有可能维持弱势震荡的格局运行,但从空头主力大幅减持的情况来看,下方空间较为有限。
二、市场分析
1、宏观氛围转弱
国际方面,G20峰会围绕货币政策及“汇率战”展开话题,表示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市场避险情绪增加,助涨美元,利空商品市场。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对在未来刺激计划上存在分歧,商品市场普遍承压。国内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8天期规模为3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这是央行于公开市场时隔近八个月首次进行正回购。在通胀进入上行周期的情况下,央行政策变动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从紧担忧升温。其次,国务院明确释放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的信号,房地产复苏预期遭遇打击。由此看来,宏观面的影响预计将成为短期内PVC运行的压力。
2、成本形成支撑
自去年年底以来,乙烯法PVC生产企业报价持续走高,市场价格也紧跟其后水涨船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外盘报价持续走高,国内部分沿海周边乙烯法PVC生产企业加大出口,内销减少。另一方面综合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华东部分PVC生产企业降低开工,维持低负荷低库存运行。预计这种状况还将持续,VCM三月底船货到货价格将达到927-930美元/吨,折算后华东单体法PVC成本将增加至7640元/吨,而且多数单体法PVC企业缺乏烧碱等产品的弥补,亏损情况将大幅增加。
目前来看,原料电石市场僵持,部分因运输车少,货源来源少,电石供应偏紧。此外,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决定2月20日起铁路货物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1.5分,涨幅达13%。这对依赖铁路运输的PVC将造成较大影响。由于我国PVC主要供应地集中在西北等地,消费地集中在华东及华南,长途运输主要靠铁路运输,而且PVC产品从2011年以来便长期亏损难以逆转,此次运费上调使得西北往华东及华南消费市场的运输成本上涨30-60元/吨。
综合来讲,无论是乙烯法还是电石法,企业成本的加大,从另一个角度看,价格受成本支撑将更明显。
3、静候需求恢复
节后,氯碱企业开工较早,多数装置已经开始投产,而下游企业多数仍处于假期停车状态,缺乏采购意向,加之部分大型下游企业节前也有适当备货,因此成交量十分有限。另外华东地区社会库存量仍然较大,充足的货源支撑,更加坚定了下游随用随购的操作心态。虽然如此,但上游PVC厂家价格较为坚挺,少数有小幅炒涨现象,商家操作空间不大,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价格走势。笔者认为,随着三月初全国两会的召开,由城镇化具体政策展开的预期将会带领PVC的后期走势。
三、结论
电石法和乙烯法的生产原料价格上涨,在成本面给PVC带来一定的支撑,并且当前价格又是处于历史的偏低水平,从长远趋势来看,后市有走高的可能。但近期在宏观氛围转弱、下游需求恢复有限等负面因素影响下,预计PVC还将继续弱势调整,只是在持仓减小以及空头离场的背景下,下方空间不大。建议投资者沿5日均线少量抛空操作,1305合约下方支撑6500元/吨,1309合约先关注下方60日均线的支撑,倘若破位,则下方目标位在6630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