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份制种粮的面积,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周元贵说。
种粮成本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测算,如果由农民单家独户地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1亩水稻,除去所有成本,纯收益不到300元。
如何降低种粮成本?去年初,周元贵在永川区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出股份制种粮的新机制:农户与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签订协议,把耕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户把耕地交给合作社后,不再投入1分钱的费用和劳力,只等收获后按每亩稻田400公斤的产量保底,与合作社对半分成;超出400公斤的部分,也按对半的标准实行分红。农民要稻谷的,分给稻谷;不愿要稻谷的,可按当时市场价,分给现金。
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去年在朱沱镇马道子村、来苏镇观音井村、何埂镇鱼龙村等地,吸纳了353户农民的1211亩稻田入股。
朱沱镇马道子村村民王孝平将家里2.4亩承包地入股,到收获时,亩产达到600公斤。按签订的入股合同,他分得了750公斤稻谷,折成市场价,每亩纯收入达到840元。
“入股后的‘保底’,让我家的稻田有了稳定收入。”来苏镇观音井村村民伍元中说,去年他将4亩稻田入股后,虽然遭了灾,但也获得了800公斤稻谷的保底收益。
2012年7月31日,来苏镇遭遇一场雹灾,观音井村入股的344.4亩稻田80%倒伏减产,亩产低于400公斤。但合作社仍然履行了400公斤的保底协议,确保入股农民的利益。
“虽然观音井村300多亩水稻遭灾减产,但当年合作社整个种粮收益,还是基本上‘平过’。”周元贵说,这主要是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科学种粮提高了单产。
获得农民入股的耕地后,周元贵投入数百万元,购买了机耕、机插、机收、机防等系列机械,种粮全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同时,实行统一品种、育秧、栽插、病虫害防治等,保证了科学种粮。
周元贵说,去年入股的1211亩稻田,比当地农民“单干”的稻田亩均收益高出8%左右。
“股份制种粮给农民带来的效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了撂荒地。”永川区农委负责人说,今年,已有更多的农民“入股”。
在马道子村,大部分村民都入了股。周元贵说,去年这个村有7个村民组133户农民、570亩稻田入股;今年,又扩大到全村11个村民组,已有237户农民、876.27亩稻田入股。
目前,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与农民签下的入股种粮耕地面积,已超过2000亩。
(罗成友、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