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十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幅超87.5%

2013-02-05 13:092620

 回顾十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增幅超过87.5%,其中粳稻品种增幅达到100%

  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价(三等,下同)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2元、135元、150元。这是我国从2004年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后,第十个年头公布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扶持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从2004年起,开始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04年当年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70元、72元、75元。十年来,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从70上调到132元,增幅达到88.6%;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从72元上调到135元,增幅达到87.5%;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从75元上调到150元,增幅最大,达到了100%。

  稻谷最低收购价出台之初的前几年,价格基本维持不变,例如2004年、2005、2006、2007年连续四年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没有调整,均维持在同一价格水平,即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分别为每50公斤70元、72元、75元。从2008年开始,也就从稻谷最低价政策出台的第五个年头开始,国家每年都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2008年上述三个品种的价格分别提高到77元、79元、82元,比上年增加10%、9.7%、9.3%。2009年上述三个品种的价格分别提高到90元、92元、95元,比上年增加16.9%、16.5%、15.9%。2010年上述三个品种的价格分别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上年增加3.3%、5.4%、10.5%。2011年上述三个品种的价格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上年增加9.7%、10.3%、21.9%。2012年上述三个品种的价格分别提高到120元、125元、140元,比上年增加17.6%、16.8%、9.4%。而2013年则提高到132元、135元、150元,比上年增加10%、8%、7.1%。其中2008年的一年中,国家曾在年初和新粮上市前连续两次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从2008年开始,国家每年都调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主要原因是:

  一是粮食生产成本逐年增加。近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每年都呈现上涨态势,机耕、机收,以及农业用工费用也居高不下,这些都造成了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如果每年不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势必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农村就会造成田地撂荒现象,从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物价水平每年都在上涨。粮食作为商品的一种,也会随着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上涨。如果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而粮价不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就不高。另外,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936元。而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据有关部门预测有望突破8000元,按这个口径计算,十年上涨174%。而稻谷最低收购价即便是每年调整,涨幅最大的粳稻十年间也只涨了100%,还大大低于农民纯收入的涨幅,当然农民纯收入不光包括种粮收入,还包括养殖收入、务工收入等等,但至少说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有必要调整的。

  展望今年: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小幅上调,符合市场粮价走势

  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较上一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0%、8%、7.1%。虽然不如2012年的提高幅度,但应当说今年调到这个价格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这是一个种粮农民、粮食收购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成品粮消费者基本都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目前,主产区普通品种中等质量标准的早籼稻收购价在126-131元/50公斤,中晚籼稻在127-134元/50公斤,粳稻在140-148元/50公斤,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期货主力合约ER1305元月31日的收盘价为2727元/吨。应当说目前这三个粮食品种的收购价都略低于公布的最低收购价,不过2013年最低收购价是指2013年收获的新粮收购价格,由于新粮还未播种,目前的粮食现货价格均为2012年收获的粮食价格。预计2013年新粮上市后价格会在最低收购价附近徘徊。

  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调整的幅度小于2012年,可以说是温和上调,或者说是小幅上调,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进口大米的冲击,国内成品粮价格低迷。由于受进口大米的影响,2012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整体表现不佳。据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231.6万吨,同比增长3.1倍,其中越南大米占了66.7%、巴基斯坦大米占了25%,泰国大米占了7.6%。由于进口大米价格相对低廉,对国内大米市场冲击较大,导致国内大米特别是籼米价格一路下滑。据监测,大米品种全年的零售价涨幅在2-5%左右,在米、面、油三大粮油品种中涨幅最小,而面粉全年涨幅在6-8%,食用植物油全年涨幅在3-6%。由于大米价格低迷,不配合稻谷价格大幅上行,因此今年国家没有必要大幅度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二是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求。稻谷最低收购价虽然应逐年适当提高,但是必须是在一定的幅度范围内提高,要综合考虑CPI指数、种植成本、城镇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等综合因素。稻谷最低收购价出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但也不能造成大米价格上涨过大。如果稻谷价格提幅过大,就是造成大米价格上涨,这样势必影响到城市低收入群体、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因此这个提价必须是适度的。

  三是粮价是百价之基。“民以食为天,粮价稳则人心稳。”粮食不仅是用来食用的,除了口粮外,它还是畜禽养殖等转化用粮企业和制酒、副食酿造等工业用粮企业的重要原料。十年来,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了20%,禽蛋增长了21%,禽肉增长了37%,牛奶增长了223%。这些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如果粮价上涨过大,必然导致肉、蛋、奶等其他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惠农增收:稻谷最低价出台十年来,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保护了农民利益。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防止了“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国家在没有实行最低收购价之前,如果遇到粮食连续丰产,随后一两年就会有可能出现粮食减产,主要原因是粮食丰产后,出现相对过剩,价格下跌,农民就可能弃耕撂荒,从而导致“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而2004年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后,这个问题达到了有效化解。现在是“不怕价格跌,只怕你不种”,可以说最低价有力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是党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惠农好政策。

  二是促进了粮食生产。2012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这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比2003年增产15890万吨,增长36.9%,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功不可没。国家每年都在春节前后公布当年度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就是在春耕备耕前,向农民释放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信号,来引导农民种粮。老百姓都称最低价政策是定心丸,有了它就可以放心种粮,安心卖粮。在最低收购价、粮食直接补贴等诸多惠农政策的支撑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也逐年增加。

  三是调节了粮食市场。最低价在调控粮食市场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粮食价格较低时,通过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可以确立粮食价格的底部支撑,为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增添收购信心,对稳定粮食市场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政策性粮食销售,通过对储存的最低收购价粮食进行拍卖出库,可以平抑市场粮价,对于保持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罗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