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临近,各种大小聚餐也纷纷接踵而至。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便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很多人喝酒喜欢速度快、干杯猛,还经常有“感情深,一口闷”的说法,孰不知喝酒不宜太快太猛。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主任吴萍教授表示,喝酒不宜过快过猛,应当慢慢喝,让身体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酒桌上如果被罚酒数杯或一口闷也容易醉酒。此外,饮酒前最好先喝一杯牛奶或酸奶,或吃几片面包,千万不要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在饮酒前也可提前服用维生素B族,以保护肝脏。而喝酒时,要多喝白开水,以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排出体外,同时也可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吴教授也提醒,喝酒时不要喝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葛根米汤蜂蜜可解酒
许多人为了能让头脑恢复清醒,醉酒后通过饮大量浓茶来解酒,然而专家指出,此法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酒精对心血管有刺激作用,浓茶同样有兴奋作用。饮酒后心跳会加快,若再大量饮茶会加重心脏负担。上海中医药大学健康营养研究室主任沈红艺教授表示,浓茶如果在醉酒情况下喝,自身暂时感觉比较舒服,但是却存在较大风险,比如胃溃疡,出血等。
那么到底醉酒后吃什么最解酒?可以帮助快速缓解酒后症状?沈红艺建议,可以准备中药材葛花 (或葛根)30克,用水煎服,解酒效果非常好。而蜂蜜水解酒后头痛也十分有效。此外,米汤里面加一点白糖,趁热喝下去也是解酒良方。而对于酸奶、牛奶解酒法,沈红艺表示:“这些都是动物蛋白,他已经喝酒了,所以最好要用素的来解酒。 ”
每日最多一罐啤酒
吴萍教授指出,少量酒是健康之友,而过量便是罪魁祸首。那么每天喝多少酒才合适呢?吴萍表示,每天大约可喝15克酒精,相当于1易拉罐啤酒的量。而考虑到白酒含酒精很高,黄酒的酒精度一般也在15度左右。 “所以如果选酒,尽量选择喝低酒精度的葡萄酒,或者啤酒。 ”
吴萍指出,酒精饮料和含糖饮料的营养价值都很低,且热量高。据介绍,1瓶啤酒的热量相当于1两半米饭;1瓶600ml含糖饮料热量相当于多吃2两米饭,对人体没有好处,因此她建议节日期间在饮料的选择上不妨以茶代酒,尝试一些花茶,如: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茶、金银花茶、白兰花茶、乌龙茶、白茶、苦丁茶等。
工艺不决定油质量
节日烧菜多,食用油也成了“买汰烧(嫂)”们念叨的年货。在选购食用油时,不少市民疑惑每天吃的油,是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据了解,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花生油、橄榄油、坚果油、芝麻油等高档油品。化学浸出法制油常用于生产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
沈红艺教授表示,制作工艺不能决定油的质量。 “其实,影响食用油好坏的因素不是生产工艺,而是油的精炼程度及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所以,无论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就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
反复煎炸油危害大
说到地沟油,人们都深恶痛绝,觉得肮脏恶心。其实地沟油的危害并不在于“脏”,而是“多次加热”和“氧化”。
沈红艺介绍,不少家庭烧菜的时候喜欢直接拿大油桶出来倒,但这一来不好掌握用量,二来每次盖上打开都会氧化,而长时间重复用已经氧化的东西,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另外,有的人会将炸完鱼后的油再次倒回容器中,下次接着炒菜或油炸;有的人把猪油熬出来放在冰箱里,下次炒菜的时候舀一点;还有的人甚至把好几次煎炒烹炸的油,混合在一起,留着下次再用。这样的油,与地沟油的危害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沈红艺说:“地沟油其实就在我们嘴边。 ”
五招巧识“地沟油”
那么在挑选优质食用油时究竟该如何辨别,避免遭遇地沟油呢?沈红艺教授教市民鉴别地沟油的五个小窍门:一看、二闻、三尝、四听、五问。
一看是看透明度,看色泽 好油颜色晶莹剔透,且没有沉淀。她建议居民夏天时可把油滴在冰棍上,冬天时可将油倒在镜子、玻璃上,若是马上滑下来的证明是好油。此外,假如到了冬天,油桶内出现了一些沉淀,那也表明这并非好油。
第二闻 是指芝麻油、核桃油都有特殊的、来自于植物原料的香味。沈红艺表示,一般来说,特别有异味的油,宁愿倒掉也不要吃。因为里面是有黄曲霉素这种致癌物质的,所以不要觉得舍不得扔掉。
第三尝 可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如果感觉有酸味,这样的油也不能吃。
第四听 可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听其响声。如果“啪啪”响的,证明也不是好油。
第五问,可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样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