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菜油市场:2013年有望“一枝独秀”

2013-02-01 09:303090

  回顾2012年菜油市场,在油脂价格保持坚挺的情况下,菜油价格重心较2011年上移200~250元/吨,主要是受国内菜油库存有限及国储菜籽收购价格上涨的提振。

  对于2013年菜油市场来说,临储政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收储和抛储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菜油流通库存和菜油的成本价格。

  考虑到国内菜油供应量有限,2013年我国菜油进口量有望继续增加。此外,考虑到国内外菜油库存紧俏,2013年菜油价格有望“一枝独秀”,其与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或再创新高。

  2012年菜油市场回顾

  1月初至9月底:一路上扬

  2012年春节后,长江流域菜籽产区遭遇长期阴冷天气,光照天数远低于往年均值。此时,油菜多处于抽薹期,恰是决定菜籽产量的关键时期。

  长江流域不利天气引发市场对菜籽产量的担忧,进而提高了菜油企业的提价意愿。尤其是在国内菜油库存处于低位、市场供应紧俏的背景下,油厂挺价态度坚决,以湖北为例,四级菜油价格从10000元/吨上涨到10400元/吨。

  随后,长江流域天气转好,市场关注焦点转到国储菜籽收购价上。从5月份开始,菜籽2.50元/斤的国储收购价格就开始流传,6月底最终确认。

  按照当时的菜粕价格计算,四级菜油成本在11000元/吨以上,这又大大提振了油厂的提价意愿,菜油价格继续上扬,向成本价靠拢。以湖北为例,四级菜油价格从10400元/吨上涨至11000元/吨以上,最高达到11300元/吨。

  10月至年底:高位震荡

  9月份以后,长江流域油菜籽压榨活动基本结束。除了农户自留外,多数流入到国储库中,市场流通的菜油有限,长江流域菜油库存仍处在低位。与此同时,内蒙古等地的春菜籽压榨菜油逐渐上市,但由于总量有限,且多数流入国储,菜油流通领域新增数量有限,库存紧俏格局未变。

  受此影响,国内菜籽压榨菜油价格呈现高位震荡,长江流域四级菜油价格运行区间为10600~11000元/吨,内蒙古菜油价格为10600~10700元/吨。

  此外,9月份以后国内菜油进口量增加,每月均超过10万吨,进口菜油占国内市场的份额扩大。由于进口菜油成本受国际油脂价格影响较大,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国内进口菜油现货价格重心为9900~10200元/吨,价格低于国内压榨菜油。

  2013年菜油市场展望

  收储抑或抛售政策主导供应

  所有油脂品种中,菜油的政策市最为突出,这主要与其上游油菜籽有关。2008年以来,国家为了保护油菜种植农民的合理利益,确保油菜籽的有效供给,每年均对油菜籽进行临储收购,而且几乎每年都提高临储收购价格。因此,2013年继续执行菜籽收购是毋庸置疑的。

  不确定的是菜籽收储价格,它牵扯到两个问题:上调还是不上调?上调的话调多少?简单推测,如果收储价格不上调,那么油菜籽种植效益严重低于农户预期,农户惜售现象将普遍,这将使得菜油上市量减少、上市时间后移,菜油库存紧俏格局继续加剧,此时菜油价格将高于其国储成本线。如果收储价格上调,那么菜油成本将相应增加,并且收储价格越高,农户交储积极性越高,意味着菜油上市时间越早,入储量越多。这时,菜油国储库胀库风险将急剧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储菜油库存已经超过430万吨,处于历史高位,发生胀库的可能性很大。在国储收购之前,国储进行菜油抛储轮储以腾库存的概率极大。一旦这种状况发生,国内菜油供应将先松后紧:当国家进行抛储轮售时,国内菜油供应宽松,菜油价格将出现回落;当国家结束抛售进行收储时,菜油的供应将再次紧俏,价格上涨幅度将超过第一种情况。总之,2013年菜油抛储与否将是菜油供应能否转为宽松的关键,而收储将对其形成有利的支撑。

  进口预期提升对外依存加大

  近几年来,受限于国内油菜籽供应有限,国内菜油供应量稳中下降,库存处于紧俏情况。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油脂和蛋白粕需求,我国油菜籽和菜油的进口量与日俱增,菜油的对外依存度加大。

  《油世界》显示,2012/2013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6050万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6240万吨,2011/2012年度为5990万吨。全球菜籽供需趋紧,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菜籽库存消费比降至4%,为近年最低。

  也就是说,在2013年6月之前,全球油菜籽供需继续紧俏,国际市场油菜籽和菜油价格将保持坚挺。即国内菜油进口成本将在9900元/吨以上,国内进口加拿大菜籽压榨的菜油成本将在10200元/吨以上。

  再者,由于国家只允许沿海地区进口油菜籽和菜油,这就使得沿海地区菜油价格受到进口成本冲击,价格与国内产区菜油价格存在较高的价差。菜油价格继续呈现内陆高、沿海低的特点。

  价差继续扩大或将“一枝独秀”

  我国菜油主要用于食用油消费,少量用于工业消费。因此,豆油和棕榈油是菜油最主要的替代品。抛去消费习惯不算,影响终端油脂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油脂间的价差。而影响油脂间价差的因素主要有油脂的供应情况差异、成本差异以及国家政策导向。

  豆油方面,由于前期大豆价格上涨、种植效益增加,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已成定局,按趋势单产计算的话,南美大豆产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纪录;若天气状况良好,则南美大豆丰产程度将更大。从目前美豆价格看,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的概率也很大。可见,2013年豆油供应将呈现宽松局面。

  棕榈油方面,东南亚棕榈油主产国进入增产周期,马来西亚政府预计2013年产量为1890万吨,印尼政府预计该国棕榈油产量为270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国际豆、棕远期价格预计下滑。我国豆油对外依存度达到80%以上,棕榈油对外依存度100%,国内价格明显受到国际价格影响,豆棕成本预期下滑。显而易见,相对于菜油,豆油和棕榈油供需情况均明显偏松,而成本支撑偏弱。这意味着在高成本支撑下,2013年国内菜油很有可能走出独立行情,价格或将“一枝独秀”,同时,菜豆、菜棕价差有望再创新高。

(侯雪玲)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