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粮食危机”真相:缺粮还是炒作

2012-12-26 10:063000

 “粮食危机”——真缺粮还是炒作

  2012年夏天以来的全球粮食紧缺的信息着实给农产品来了一次高潮。但随着秋季的来临及消息的添油加醋,让人感觉到粮食还是够吃的。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供需基本面到底如何?

  全球2012/2013年度小麦供应预测量上调160万吨。中国2012/2013年度小麦产量上调260万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小麦产量分别上调100万吨和50万吨;澳大利亚、欧盟27国和印度出口量各上调50万吨抵消了美麦出口量的下降;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欧盟27国库存量上调提振全球2012/2013年度小麦库存量上调280万吨。(来源于USDA12月供需报告)

  从以上数据来看粮食没有之前炒作的那样紧张,但对比世界总产量6.6亿吨水平,产量或是库存增减都是十分有限的;但消费的增长却更快。

  总之,全球小麦供需仍然处于相对紧张的格局之中。

  国内政策预期——“城镇化”和“保安全”的矛盾

  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城镇化”列入重点方向。这项措施导致的结果将是“土地城镇化”和“人口的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土地甚至是耕地的挑战;并且刺激人口消费(第一位的是食品的消费),进一步减少农业劳动力,间接提高种植成本。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紧紧抓住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持续发挥好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夯实农业基础、补上农业现代化这一短板;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发挥好改革这一根本驱动力的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发展这个重点难点。从中可以看出政策仍是倾向于保证粮食供给,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

  从这些指导性会议上看出,扩大消费,保证供给是主线。这也就决定了未来小麦乃至粮食价格将是有限制的上涨。

  “通胀气氛”值得警惕

  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宽松货币政策将增强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比如美国高失业率和财政悬崖导致其“紧财政”同时不断通过QE“宽货币”;日本也在经济紧缩的背景下不断推出一些货币刺激政策;欧盟中英国有推出QE的计划、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但不断改善处境,最保守估计货币政策偏向宽松。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通胀相对严重,但中国在的通胀水平较高在这些国家中相对较低,货币政策空间也较大。

  国内小麦市场特立独行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和经济政策偏重于保护粮食生产和安全,同时政府将CPI控制列入工作目标,这就从根本上决定我国小麦自给率高、价格波动性较小;另外不断提高的保护收购在一些程度上也提高期货市场价格高度,2013年收购保护价为2240元/吨。

  从季节消费上来说,年底至年初“两节”前后是面粉需求高峰,小麦期货和现货市场均有所上扬。

  另外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也是调控小麦价格的重要措施。进入第四季度,竞拍底价提高,2010年产小麦为2160元—2260元、2009年及以前的小麦为2040元—2140元。小麦竞价销售的成交率不断提高,12月的成交率更是达到58.56%。

  国内市场的特点决定这一阶段小麦处于较强的态势之中。

  新年伊始小麦仍然强势

  虽然国民经济并未彻底转好,但通过国家政策及外部影响,从近两个月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有见底迹象;同时政府在经济建设及“三农问题”上的政策,显然可以看出小麦在中期仍然保持强势。

  春节前强麦趋势操作以做多为主。以强麦1305操作为例:通过9月份以后的下跌并结合现货成本考虑,跌破前期低点概率较低。中短线在2569有压力,可在2569、2546、2517、2488关键支撑逢低买入或止损;目标位2623,如突破可继续持有。

(新华期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