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健货币政策宜稳中偏紧,不宜轻易放松货币控制
* M2调控目标应适度下调,以反映货币供需新变化
* 考虑综合性金融监管,建立全面金融统计
路透北京12月20日 - 中国央行官员撰文章建议,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宜稳中偏紧,M2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目标应适度下调,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相适应.
最新一期中国金融杂志刊登一篇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王毅和石春华的文章指出,应建立全面的金融统计,弥补信息缺口.
"长期以来中国M2持续高增长,M2与GDP的比例居高不下,从中长期看国内劳动力价格抬升较快,企业综合性成本上升,国际宽松货币政策对流动性注入也会推动全球物价上涨,加大未来通胀压力.不宜过于关注增长速度而轻易放松货币控制."文章称.
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基本符合与年初央行预期全年增长14%的目标.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另一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今年1-11月为14.15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2.83万亿元.
文章分析指出,从国际比较看,多年的货币高增长使中国M2与GDP的比值达1.8,不但高于已经完成货币化进程的发达国家,也高于正处于货币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未来长期通胀压力较大,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不应放松.
文章提到,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经济增速放缓,货币需求相应减少,同时外汇占款少增使国外资产支撑国内金融机构负债扩张的力量减弱,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压力减小,以及金融体系不断创新的表外业务分流了部分表内资产,使现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低于真实情况,也导致货币乘数低估,因此M2的调控目标应适度下调.
文章指出,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界限,模糊了传统的资产和负债概念,因此要重视货币政策从量调控的弱化,并考虑综合性的金融监管也应是题中之义,并建立全面的金融统计,弥补信息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