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2月13日电 近日在海南举行的“2012年APEC中小企业峰会”互联网专场上,“农民网商”的快速扩张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与会嘉宾认为,互联网加速渗透农业正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趋势。
近年来除了各地政府设立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外,农民网商异军突起。截至2011年年底,淘宝网农民网商注册总数为171万人,农民网店总数为131万家,农民网商注册人数占比达到10.33%,这意味着每10个网商中就有1个是农民网商。其中,超过一半的网店为去年新增。
与会专家认为,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网商具有较好的“辐射效应”。
调查显示,平均每家农民网店带动1.63位农民成为网商。2009年,注册地在农村的淘宝网店数为30.6万个,农民网商约45万;2010年,网店数增加至38万个,农民网商63万;而到了2011年,村镇级农民网店已有59万个,农民网商群体97万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
目前较为有名的农民网商要数山西吕梁市临县农民王小帮,2008年进城务工发现农产品商机后回到农村开了“山里旺农家店”,将本村黄豆、红枣等农产品卖到全国。目前王小帮与多个村落签署定向种植收购协议,带动村民共同致富。2008年创办至今,每天能有130多笔交易,每个月成交金额达40多万元。
阿里巴巴副总裁李俊凌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了新型城镇化,成为“三农”问题的对策之一。
农民网商的兴起也改变了传统“打工候鸟”的生活方式。海口市荣山镇龙头下村菜农王光日说:“开了网店在家上班,有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就像城里人一样。”电子商务扎堆发展,一方面直接带动物流产业,另一方面则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有效统筹。海南城西镇苍东村农民农代先说,卖菜网店创业初期,由于农村没法使用快递,只能通过邮局发货。随着农民网商的兴起,很多快递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将配送范围深入乡村。“不仅发货方便可以赢得更多客户,也方便我们在网上买东西,在农村就能享受到城里人的便捷生活。”农代先说。
电子商务不仅解决农民就业,还能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解决多年来困扰农民的农产品“卖难”问题。
海南万宁市万城镇菜农陈业全说,今年在网上卖菜,客户来自天南海北,不用担心农产品销售问题。而且,一般蔬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要经历六七个环节,层层加价推高了菜价,在网上销售至少能减少两三个中间环节,价格可以便宜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