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巴东玉米酒:52度 高不好低不够

2012-12-03 09:593080

  从巴东县城沿着209国道往南走,一路上坡和下坡,在到达老姜所在的那个村子,海拔从江边175米上升到1400米。颜色从以绿为主,变成山里的红黄颜色。季节行走的轨迹,就是这一路海拔上升产生的植被颜色变幻。

  老姜的家就在一片石林峭壁之前,几棵银杏树之后。他家在村子高处,下面是村落,几家瓦片的平房,烟囱炊烟袅袅。村落旁是一片黄色的田野,玉米大多已经采完。一条公路穿了过去,拐进一片山后就不见了。

  独在高处的老姜,正自在地酿酒。酒气远远飘出屋外。

  老姜的酿酒小作坊正在工作,工人刚往炉子里加了一次煤。火力对着一个巨大的闷罐加热,里头放的是已发酵过的酒糟。一条铁管子从闷罐引出,经过水冷却的环节,末端伸入酒缸里。酒缸口用一块布盖住,以防刚酿好的跑掉。玉米酒以蒸汽的形式从闷罐里跑出来,随后被冷却,一滴一滴地在酱色的酒缸中汇集。

  作为这个酒作坊的主人,老姜会在适当时候下达停火指令。当天下午1点多,他掀开酒缸上的布,舀起了一勺,放在鼻子下闻一阵,然后伸入一根酒精度测量计,“现在的度数达80度,如果喝下去,肠胃会被烧坏”,他说,“还得接着蒸,再往后,酒糟剩下的酒会越少,浓度也会越低。和先前蒸出的中和,便可把酒精度降低。”

  等酒精度降低到52度,这一轮的蒸酒工作就完美收工了。以老姜的经验,52度的玉米酒,入口最好。高了不好,低了不够。那时,酒糟里所有的酒都被蒸走,他的儿子推着一车车的酒糟往养猪场送,那养猪场也是他的。

  老姜给我倒了一杯几天前酿的酒,放在这热乎乎的桌子上,52度的,那是极好的酒,香气浓郁,甘醇忘忧。他说,偶尔有人开着摩托车,带一个塑料瓶来打酒,一斤酒4元,比一瓶中档啤酒便宜。

  老姜名叫姜再武,是土家族人。他酿酒快10年了。他所在的锦衣村里,像他这样的酿酒人家有三户,他是最大的。

  每年的12个月中,除了最冷和最热的两个月,其它10个月,老姜的酒坊都在不停的酿酒。他是远近闻名的酿酒大户,每年能酿6万多斤的玉米酒。巴东县城人数大概6万,老姜一年的量够县城里每人来上一斤。

  为了这6万斤玉米酒的产出,老姜每年要收购60万斤的玉米。他的家里,从上到下,都堆满玉米粒。此外,他在后院子的平台上,地下储藏室的很多暗室,以及山上的一个仓库,都堆满了玉米。

  玉米是巴东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农民们在坡地里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田来种玉米,有时,这些玉米地是在路下的陡坡,有时是山脊上的一小片黄色,他们零散分布,见缝插针,出现在那些看起来不太可能种植的地方。从县城到老姜家,一路上,几乎所有人家都在晒玉米。

  在锦衣村,大多数村民会把玉米让老姜给收购走。因为老姜酿酒还得在酒糟里加入稻谷壳,帮助透气、充分发酵,因此他每年还得从别的镇里买10万斤的稻谷脱粒。老姜就拿这些脱壳获得的米和村民们交换玉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青岛啤酒专卖店亮相朝鲜

0评论2025-09-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