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酒鬼酒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儒平昨日于电话会议中表示,初步估计,被检出塑化剂超标的50度酒鬼酒目前市场存货金额约5000万元,目前没有产品召回计划。他同时承认,塑化剂风波对公司明年第一季度和今年年底销售造成影响。
经销商不退货不会主动处理
张儒平同时承认,产品塑化剂超标对酒鬼酒经销商方面也有影响,公司正在安抚经销商。他称,经销商可以退货,“原则上,经销商要退我们就收,不愿意退我们也不处理。”原因是质监局没有要求作召回处理。对于怎样处理没有售出的存货,公司没有对这一提问作出正面回应。
不过,张儒平也指出,如果经销商要求退货,对公司销售影响不是太大。据其透露,50度酒鬼酒在公司的销售占比大约是10%。这类白酒经销商手中的存货约为5000万元左右,省外省内基本上四六开,因此对省外销售的影响会大一些。公司承认塑化剂事件确实对高端白酒和公司销售收入产生了影响,但是目前无法明确的量化,也没有作准确的评估。公司还声称,目前经销商情绪稳定,大多数经销商不会退出,会和公司共渡难关。另外,公司还明确表示,公司的其他白酒产品没有塑化剂问题。
月底前全部整改否认全面停产
据媒体报道,酒鬼酒公司所有生产线于昨日起全面停产,待更换设备后再恢复生产。不过,张儒平昨日就澄清说,并非是全面停产,而是针对负责灌装50度酒鬼酒的老包装车间进行设备更换。
张儒平还表示,11月30日相关整改工作完毕后,酒鬼酒公司会对所有产品都进行全面检测,同时,明年酒鬼酒会加大品牌投入,恢复消费者信心。
酒鬼酒公司通报,塑化剂主要是酒体和塑料产生的,公司目前将整改集中在包装线上,计划将含塑料的生产零部件进行更换,重要的零部件已经从发运地起运,预计11月30日之前将完成更换。整改完毕将对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检测报告予以公示。
截至昨天酒鬼酒已经连线三天一字跌停,11月以来累计下跌36.8%。
业内人士称,添塑化剂成白酒业潜规则
运输“感染”超标不可信
信息时报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近日又有公众爆料称,作为行业潜规则,添加塑化剂DBP能使低档酒摇身变成高档酒,让3年的白酒“酿”得如30年那样“好看好味”。
有一位白酒资深投资人士也提出质疑,他认为白酒为了追求“挂杯”的效果,会用塑化剂来增加酒的粘稠度,这是塑化剂含量高的关键。质检报告显示超标246%,如果是塑料生产容器融入,塑化剂含量不可能高得那么离谱。
“年份酒”会添加塑化剂作假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昨日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表示,能达到多少年不确定,因为年头都在调整中,加不同的塑化剂效果不一样。但是确实能增加酒刮杯的效果,也就是粘稠度。而且塑化剂本身不容易挥发,它在产品里保留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能够锁住酒里的香味,酒里的香味有些来自于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从技术角度有这种可能性。
“年份酒是测不出来的,国家没有年份酒的标准,都是行业、企业自己测的,专家评的时候根据粘稠度和香味评定年份,这就导致了有些企业想要把短期酒做成年份酒,又想办法降低成本,所以就要添加塑化剂。”
董金狮认为,塑化剂本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生理、生殖方面,影响胚胎的发育、男孩生殖器官的发育,会导致女孩的性早熟,雌激素分泌过多、雄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男性的不育症,这些都是目前医学上以及大量动物实验证明的。每天摄入一点进入体内,对免疫系统、肝肾等都产生影响。
业内人士建议酒鬼酒检查生产和临储
目前,深圳不少的商场已主动下架酒鬼酒,他们认为酒鬼酒的解释不值得信任,这次事件就是酒鬼酒厂本身出的问题,不要埋怨别人,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事情,要尊重消费者,尽快出台方案解决问题,承认错误。消费者认为,国内所有的白酒生产厂商都应当公告塑化剂的指标;同时,洋酒、葡萄酒、黄酒、啤酒也应启动类似机制;另外,塑料的包装食品也应该检测塑化剂的指标。
深圳的一位秦先生在一家媒体爆料说,他在白酒行业干过,知道白酒行业的潜规则。他认为塑化剂一定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或者是在临时储藏过程中产生的,酒鬼酒所解释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迁移的说法并不合理,运输过程迁移的量是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酒鬼酒在道歉中说要查一查包装和运输,秦先生认为,真正要查的是生产和临时储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