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现“涨停”现象。这是十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期市场上的第15次“涨停”,是汇改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
分析人士认为,就近期而言,美元的走软是引发人民币走强的直接动因。
不过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强有着更为根本的原因:从经济基本面看,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直接引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升。
连续“涨停”传递新信号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有数据显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市场曾出现十余个交易日盘中“涨停”现象,这一现象在2005年汇改以来的七年中从未发生过。
“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管理强度有所弱化,正在减少对汇率的干预,汇率走势将更多地由市场供需来决定。”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张斌认为,从最近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可以看出,央行的购汇力度有所减弱,市场正在汇率走向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最近央行外汇占款增加很少,表明央行不再在外汇市场上增持外汇,反映央行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在上升,体现在市场上便是人民币升值要比以往快一些,盘中不断“涨停”。
过去几年来,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担忧,我国央行会在外汇市场购入一定数量美元,以平抑每日的人民币走势,并形成央行外汇占款。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微增20亿元,可见购汇规模明显减少。
汇率抵达“均衡点”考验企业应对力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监管层放由市场决定汇率走势的背后,凸显人民币汇率已日益逼近均衡水平的事实,未来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或有所加大。
张斌认为,从央行容忍人民币升值可以看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升值目标。自2005年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七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接近30%,下一步还将升值至何种程度,成为外汇市场一直无法忽略的话题。
而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国际金融论坛2012年年会上指出,自去年四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连续跌停之后,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附近。
专家指出,人民币抵达均衡水平意味着汇率走势将面临从“单向升值”走向“双向波动”,波动幅度的加大将考验企业的应对能力。
丁志杰认为,外贸企业应尽早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合理利用外汇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通过远期结汇锁定汇率,或在订单合同中加入价格调整条款等方法规避汇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