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想当“清洁工”为何叫人心酸?

2012-11-20 10:231860

  一所濒临解散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燕兆时曾问过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一年级的很多孩子会说想当科学家、艺术家、舞蹈家。可是拿同样的问题去问五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答案却是“啤酒推销员”、“保镖”和“清洁工”。

  (11月19日《京华时报》)

  看到这样的新闻,相信许多人同笔者的心情一样,既沉重又很无奈。农民工生活艰苦,他们的子女将理想停留在“清洁工”、“啤酒推销员”等最底层职业上,不得不让人心酸,因为如此一来,农民工子女也许将重蹈父辈覆辙。他们的希望与出路在何方?

  人生在世上都有理想,许多人为了理想而奋斗,最终将理想转变为现实,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也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农民工子女的理想是“清洁工”,并不是他们没有高远的理想,比如一年级的很多孩子会说想当科学家、艺术家、舞蹈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目睹了社会的现状,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才将自己的理想放在“清洁工”等职业上。只不过,这样的“理性”未免来得太早。

  职业不分贵贱,清洁工、啤酒推销员等职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有人去从事,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踏踏实实,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道理虽然如此,但人的理想应该更多地往上,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高科技、高知识类人才。

  农民工子女之所以将理想定为“清洁工”,显然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们大多就读于农村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最简单的,这样势必造成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狭窄,再加上耳闻目睹自己父母的生活,将理想定为“清洁工”等职业并不奇怪。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理想更为现实,也更容易实现。

  在所谓的“拼爹”时代,许多城里的孩子享受着良好的教育,即使长大后没有出息,也会有父母作为自己的坚强后盾,为他们谋求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农民工子女则不同,他们除了面对现实外,必须以基本生活为准则,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拥有高远的人生理想。

  农民工子弟理想是“清洁工”,其实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教育、就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不平衡,只有打破城乡壁垒,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让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农民工子弟的理想才会重新燃起希望。林萧(广东 媒体评论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