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青岛啤酒:资源全球配置的文化苦旅

2012-11-19 10:183440

  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的青岛啤酒(600600,股吧),无疑是把国际化摆在公司战略最为醒目的位置,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且成功地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席之地。

  作为国际化的开拓者,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日前接受了《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专访。在谈及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时,其表示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永远都不会满足,并强调其所追求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市场和品牌的国际化,更是文化的开放,能融合全球先进文化,尊重全球通行规则,同时他认为国际化的标准就是对全球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海外建厂探路

  国际化大公司“不是我们想不想做、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问题,不国际化,企业就没有出路”。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连续大规模的海外出口以来,青岛啤酒一直在探索和尝试全方位的海外发展模式,如定牌生产、成立贸易公司、海外建厂等。因为,青岛啤酒认为,国际化大公司“不是我们想不想做、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问题,不国际化,企业就没有出路”。去年10月,青岛啤酒在泰国签约建厂,就是迈出了青岛啤酒海外建厂、整合配置国际资源的第一步。

  在孙明波看来,全球化的标准就是对全球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所以,为了保障产品的国际化水准,青岛啤酒一直坚持从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进口优质大麦作为酿酒原料。并与英国国际酿造研究院、加拿大酿造技术研究中心、德国杜门斯啤酒学院有常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国际实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保证酿造技术的高水准和产品标准的同步化。

  因为在原料采购、上游研发、供应商及下游经销商等环节,均实现国际化的操作标准,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据全球行业权威报告Barth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现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而截至目前,其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中国啤酒出口量首位,占到中国啤酒出口量的50%以上。

  品牌再造

  只有品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并能对国际啤酒市场产生很强的竞争力,才能称作国际化。

  当初,青岛啤酒在战略研讨愿景时,公司领导层就提出要在愿景里强化“品牌”,而且是有影响力的品牌,因为国际化大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只有品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并能对国际啤酒市场产生很强的竞争力,才能称作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啤酒企业,所以青岛啤酒要想国际化,必须拥有这样的品牌影响力。

  正是因为如此,青岛啤酒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比如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青岛啤酒抓住机遇成为奥运会赞助商,利用奥运平台提升自身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还利用一些国际赛事,通过“品牌传播”“产品销售”和“消费者体验”的营销模式,拉近与全球消费者的距离。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也在逐年递增。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的数据显示,2012年,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达631.6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有国内品牌营销专家表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从制造的国际化起步,经过相对漫长的岁月才升华到品牌国际化的境界。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正好相反,它经历的首先是品牌的国际化,然后是制造的国际化、网络的国际化。

  文化开放

  不能拿着中国的规则去参与国际性竞争,而是首先自身要遵守国际规则。

  青岛啤酒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青岛啤酒所要的国际化,更为重要的内涵是实力水平的国际化,就是说达到国际一流的实力水准才算是具备了国际化的基础。青岛啤酒要走一条独特的跨国路径,先“内向国际化”再“外向国际化”,只有这样的国际化才能赢得胜利,才能持久。

  孙明波表示,青岛啤酒这一民族品牌要做强做大,参与全球整合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文化,开放的公司,能容纳全球不同文化才是真正全球公司。仅能容纳青岛文化,那就是青岛公司;仅能容纳中国文化,那就是中国公司;能够容纳全球不同文化的人才,才是全球化公司。

  在谈到全球化的进程时,孙明波表示:“企业走向国际,仅仅是做到了第一步,融入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有很多,但是我们遭受反垄断审查、国际的贸易壁垒也最多。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得到认可。中国品牌就要做融入世界的领头羊、开拓者,要探索这条道路,不能拿着中国的规则去参与国际性竞争,而是首先自身要遵守国际规则。遵守规则最重要的是要相互尊重,要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文化心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青岛啤酒专卖店亮相朝鲜

0评论2025-09-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