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会生 相对于此前的大规模放水,央行本周逆回购大幅缩量。
11月1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继续开展逆回购,不过逆回购交易量只有910亿元,相比之前每周甚至单日三四千亿元的操作量大幅缩水。不过本周4040亿元天量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再度净回笼资金。
分析认为,近期市场资金面比较宽松,所以本周逆回购大幅缩减,继续净回笼资金。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仍然小幅走低。
逆回购缩量 资金净回笼
13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开展逆回购186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780亿元,中标利率为3.35%;28天期逆回购1080亿元,中标利率为3.60%。相比之前的天量逆回购,规模略有缩小。15日央行逆回购进一步大幅收缩,不到13日的一半,其中7天逆回购420亿元,中标利率与之前持平,14天逆回购为490亿元,中标利率为3.45%。
据统计,本周到期逆回购达到4040亿元。13日到期逆回购为2240亿元,当天资金净回笼380亿元,而15日到期逆回购则为1800亿元,当天净回笼资金890亿元。但由于本周有520亿元央票到期,所以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750亿元,这也是连续第二周资金净回笼。
但多数分析师表示,央行逆回购缩量和净回笼资金基本符合预期。
平安证券[微博]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由于季节因素,11月份资金需求有所回落,逆回购的需求下降。宏源证券高级债券分析师何一峰也认为,从量上来看,近期资金面比较宽松,所以逆回购的需求量不大。
另有分析师表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目的是稳定市场资金面,因此在资金面相对宽松时,倾向于净回笼,当资金面紧张的时候,倾向于净投放。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八大期间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也表示,逆回购比较灵活而且操作期限也较短,最近这一段用得比较多一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灵活性稍差一些,但是也有它的优越性。因此这是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市场流动性调节的时间、期限和价格等多种因素平衡下来的选择。
资金面宽松 利率微跌
由于市场资金面比较宽松,尽管逆回购连续缩量发行,市场资金成本却呈下降趋势。
资金面的宽裕可以从货币市场融资成本走低表现出来。13日,银行间市场隔夜资金利率为2.32,7天同业拆放利率为3.15,均处于近期的较低水平。
15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回购定盘利率小幅下跌,隔夜利率跌了3个基点至2.3000,7天利率下跌3.88个基点至3.3162。随后的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也有所下降,隔夜同业拆放利率微跌近2个基点至2.2775,7天拆放利率降3.16个基点至3.3167。
质押式回购行情方面,利率也有所回落。当天中午,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回落2个基点至2.2800,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4个基点至3.3100,略低于央行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现在利率保持稳定说明流动性偏好。”石磊提醒,除了逆回购数量外,市场流动性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些数据是看不到的。
在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微博]看来,尽管10月份的新增信贷创下13个月来的新低,但是市场资金并不紧张。目前外汇占款恢复到千亿元的水平,而且这种趋势可能延续,这给市场带来大量资金投放,市场资金并不匮乏。
而13日,央行和财政部通过招投标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为市场注入500亿元流动性,为期6个月,这也使得市场资金面更显宽松。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市场资金面较为宽裕,近期出现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但石磊判断,11月份的资金宽松具有季节性,并不是趋势性的,未来有可能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