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瓶炸伤两岁童,赔了千余元
啤酒瓶倒地后突然爆炸,炸伤了一名两岁儿童的脸颊。家人发现,这个酒瓶竟然已经超过使用年限2年,气愤之下向消协投诉要求赔偿。近日,常州新北区消协接到一起这样的投诉,最终经过调解,商家赔偿医疗费等共计1100元。
两岁大的童童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倒了放在桌底的两瓶啤酒,哪料,酒瓶触地后,突然发生爆炸,碎片擦伤了童童的脸颊,家长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治疗。幸好治疗及时,没有给童童造成永久性伤害。
事后,童童家长李先生在清扫酒瓶残渣时发现,破碎的啤酒瓶底印着酒瓶的生产日期为2006年,而一般的啤酒瓶使用寿命是两年,李先生断定这个酒瓶已经“超期服役”了,于是向新北区消协新港工分会投诉,要求啤酒经销商进行赔偿。
消协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李先生拿来的啤酒瓶碎片上确实印有两处生产日期,一处为啤酒生产日期,另一处为酒瓶生产日期。根据两处生产日期,工作人员查询了相关规定。
早在1996年,国家就出台了《啤酒瓶GB4544—1996强制性标准》,对啤酒瓶的耐内压力、抗热、抗冲击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标准中规定,啤酒瓶底上侧20毫米范围内必须打上专有标志“B”以及啤酒瓶的生产日期。“B”标明的是啤酒专用瓶,B字瓶的安全性高于非B字瓶。同时该标准还注明,“建议啤酒瓶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
于是,消协工作人员与经销商取得联系。经销商表示,国家标准只是建议并非强制,而该啤酒装瓶前厂家都会对啤酒瓶进行耐内压力、抗冲击等指标进行测试,测试合格才会使用。
消协工作人员指出,国家建议啤酒瓶的回收使用年限是2年,使用2006年的酒瓶灌装啤酒显然是违规了,爆裂的啤酒瓶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消费者有权索赔。
经多次调解,最终经销商同意一次性赔偿消费者小孩的医疗费及消费者的误工费共计1100元。
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啤酒时,不仅要查看啤酒的生产日期,还要查看啤酒瓶的生产日期,同样是B字瓶的旧瓶经过多次的回收使用,强度、硬度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反复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擦伤、划痕以及阳光暴晒,也会导致酒瓶材质老化,所以安全性能也随之降低,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碎裂甚至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