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米(德国)
一年一度的欧洲圣马丁节就要来了。
地球另一侧的宅男剩女们也为之蠢蠢欲动。只不过,在国内以象形取名的光棍节,却是欧洲的传统宗教节日。
这个节日,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圣徒马丁。马丁本是一名落跑的罗马士兵,其后退伍入教,思想觉悟属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种,多年传教,终成正果。他比较脍炙人口的美德在于,某年冬天的风雪夜,他脱下斗篷慨然赠与路边衣不蔽体的乞丐,而自己甘受酷寒。有的歌谣说他于次日冻死,即11月11日,有的传说没有冻死,只是当夜梦见耶稣身披自己的斗篷,意属该乞丐乃耶稣化身而来。而11月11日其实是他去世的日子,又因为马丁·路德亦于该日受洗,故无论新教或基督教都将这日用来纪念圣徒马丁。
类似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圣马丁节也有着固定的节日食品。那就是马丁鹅。关于马丁鹅的传说有两种。一种是说,作为深受信徒和百姓爱戴的马丁,被推举为 Tours市的主教时,却不愿赴任,特藏身于鹅棚之中,不料鹅群叫声嘹亮,被人们寻声而来,找到了藏身之所。作为惩罚,马丁便下令将鹅宰杀烤制。又说,有次他登坛布道时被鹅群闯入教堂扰乱了神圣的秩序,于是修道士们趁机又多了道应景的节日名菜。欧洲修道士大约是史上最谗的一票人,他们能做最好的芥末酱和腊肠,干酪和美酒,特别是啤酒,以修道士为典故大行其道,名扬四方的不在少数。这多少也有点酒肉穿肠过,上帝心中留的意思。
年长日久,烤鹅这道圣马丁的节日餐渐渐演化成方便快捷的烘焙制品。专门的“马丁鹅”面包,是一种形状如鹅的黄油面包,眼睛以葡萄干或巧克力代替。是孩子们提着灯笼游行之后的果腹食品。
圣马丁这天,在欧洲已是冬季,不到下午5点天便已黑透。孩子们早就提前或买或自制了各型各状的灯笼,主题不拘一格,色彩也推陈出新。商店里售出的灯笼品种有限,绝大部分家庭或幼儿园学校会组织集体手工制作。年龄在4岁以下的低幼儿童,还可以选择由父母陪同一起制作。大一点的孩子会在灯笼里放蜡烛,也有内置电池镶着迷你灯泡的灯笼杆专门提供给手不太稳的小小孩。大家在天黑后出发,沿着事先商量好的路线,提着灯笼游行。
黑暗中,幽幽灯火蜿蜒前进,伴随着大人小孩郎声高唱专门吟诵圣马丁事迹的歌曲,一路远去。机动车辆无不缓行避让,这是童年记忆的传承延续,是习俗必然承载的集体力量。游行以最终回到出发点,点燃圣马丁篝火为终结。大人小孩啃着鹅面包,就着烧热的果酒驱寒。篝火和灯笼的取意有两点,一是自11月11日起,天黑得很早,光对于寒带的人来说开始具有特别的意义。二是在古早年间,11月初意味着农民地里的工作已全部结束,他们往往在田地里烧火除荒,向大地祈福感恩,以盼来年丰润。灯笼游行和篝火的点燃习俗,便是自此经年演化迩来。
无论如何,一个叫马丁的光棍因为乐善好施在光棍节这天被大部分欧洲人以这样的形式纪念着。这么一想,被发过几张好人卡的光棍们能否脱团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