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滥用“特供”标识 销售渠道收敛 奶和油等都成整治对象
整治酒类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行动又有了新进展,整治商品延伸到其他食品,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茶、食用油、乳制品、饮料、香烟、水果、大米等日用消费品。昨日在淘宝网上搜索“特供酒”,有关商品均遭屏蔽。
日前,酒类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一事再引发业内关注。记者了解到,这场整治行动还针对其他食品。昨天, 在淘宝上搜索“特供酒”,有关商品均遭屏蔽,但并未遭到删除。业内表示,酒企确曾阶段性生产过“特供”产品,但是最近几年已经陆续淡出,而一些小酒企反而成了自诩“特供”主力。
昨天,记者在中国酒业协会官网看到,这次整治的重点范围较广,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茶、食用油、乳制品、饮料、香烟、水果、大米等日用消费品及上述商品的生产经营者。
据介绍,生产经营者无事实依据,假借“特供”、“专供”或类似名义推销商品、服务,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即属清理内容。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官网的一份说明也证实了这次整治行动。协会指出,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将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展开集中清理整顿工作。
该说明称,凡在商品流通领域里销售标有涉及国家党政军机关部门及有关建筑物的“特供”、“专供”标识的商品均属违法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将进行查处。
市场:虽被屏蔽但产品未删净
昨天,记者在广州市面部分商场走访,未发现有明目张胆销售“特供”或者“专供”食品的情况。
记者来到王府井(600859,股吧)、广百百货,销售员表示从来没有内供特供酒上架。在天河一家吉之岛,记者只看到一款某知名酒企生产的商务专用酒,价格为568元,销售员说,很多单位都会采购这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