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六个交易日走高。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近日也屡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市场对其原因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尚存。国际清算银行(BIS)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07.57,比8月下跌0.68%,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跌,为2011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明显走强,说明以新增外汇占款衡量的资本流入可能有所恢复。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美欧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供应有所增加,美元资产收益明显下降,而人民币流动性相对偏紧,推动了居民部门资产配置的再度本币化。”中银国际分析师叶丙南表示。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认为,结汇客盘的增加,加大了市场上美元的抛压,促使人民币走高。“由于此前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企业和居民手持大量外币不结汇,造成外汇占款显著萎缩,也促使多家银行下调外币存款利率。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市场发现人民币并未出现更进一步的贬值,因此,在国庆节前后,结汇客盘不断涌出,而银行不愿在国庆长假前持有美元的抛美元行为加剧了客盘的涌出。”刘东亮表示,但随着人民币屡创新高,市场可能会逐渐认为美元被低估,不排除再次激发购汇盘的可能。
刘东亮称,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一系列重大国际政治时点临近,“美国大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两党候选人”消费“中国的势头不减,有关人民币汇率高估的言论不断。罗姆尼更扬言,一旦当选,将立即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财政部已决定推迟本来将于10月15日公布的半年度汇率报告。为了避免政治磨擦对外贸领域的影响,特别是在外贸刚出现企稳迹象的时刻,不排除中国货币当局做出某种阶段性调整的可能。这或许是近期中间价连续高开的原因之一。”
另外,据刘东亮分析,有关中国经济企稳的说法可能刺激部分市场力量转为看多人民币,但他认为经济企稳仍有待更多数据佐证。
宏源证券分析师解学成则表示,人民币即期汇率之所以走高,是因为“2011年下半年以来,”热钱“持续流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缩,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抬升”。
在他看来,人民币汇价的“内升”和“外贬”并不矛盾。
“按照定义,实际汇率由名义汇率和物价水平决定。因为名义汇率调整取决于汇率制度,所以只需关注物价水平。如果将总物价分成可贸易品物价和不可贸易品物价,由于可贸易品由全球定价,则不可贸易品物价的相对水平可以反映两国实际汇率的走势。汇率和物价走势背后的根本推动因素是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若以中国和美国CPI指数项中的居住项代表不可贸易品价格,居住类通胀(中美之差)已从2011年上半年起下降,近期进入负值区间。与之对应,人民币汇率也经过升值拐点,升值放缓。”解学成表示,“因此,造成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美国制造业回流,全球产业链再平衡;人民币具有风险货币属性;中国的”人口红利“拐点对应了通胀拐点。如果名义汇率不贬值,资本流出可能作为内生性的贬值方式,实现贸易和投资的相互替代。”
“在经济尚未明确见底,外贸刚刚隐现好转端倪之际,人民币并不具备可观的升值空间,近期的迅猛升势难以持续。”刘东亮表示。
“考虑到未来美元指数仍将在高位震荡,因此,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存在,但压力放缓。”国泰君安研究报告称,人民币汇率或仍将以波动为主。
解学成预计,未来6—12个月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将进入贬值通道,贬值幅度将超过15%。